【资料图】
相信有些朋友点进这个问题,就还是对于所谓的“食物相克”心有疑虑吧,这次我们就来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那么“食物相克”都是怎么来的?有人可能觉得“食物相克”这个说法是来自中医,其实不全是这样的,很多“食物相克”的说法也是来自民间的口口相传,以及后来人们曲解、误解现代科学中的一些化学理论而得出的。在以前科学和医学不发达的年代,人难以理解为什么自己吃了看似正常的食物,然后竟然会有不适症状的情况,所以慢慢的就脑补、猜想可能是这些食物在自己肚子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就这样得出了一些“食物相克”结论。说实话在科学不发达、认知很有限的时代,能归纳得出这样的结论已经是挺了不起的事情了,但这些结论往往是根据一些表面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难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所以难免就会有所偏差。
下面咱们例举几个比较有名的“食物相克”,来解释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谣言之一:桃子和西瓜一起吃中毒
谣言之二:菠菜和豆腐一起吃会导致肾结石
这个说法算是运用了一些化学知识,理论是:菠菜中的草酸接触到豆腐中的钙,会产生草酸钙容易导致结石。可事实上草酸钙是一种沉淀物质,沉淀是不能被人吸收的,不吸收就没办法从消化系统进入到肾脏之类的地方,进都进不去的话,怎么导致结石啊?而且菠菜中的那点草酸含量也起不到什么明显的作用,再加上一般人不会生吃菠菜然后干嚼豆腐一起咽下去吧,只要经过水煮之类的高温烹饪,草酸就被分解的差不多了,何况我们现在很多人烹饪菠菜之前可能还会焯水处理一下,就更没多少草酸了。
谣言之三:黄瓜和西红柿一起吃会损失维生素C
首先确实黄瓜含有一种维生素C分解酶,而西红柿算是蔬果中维生素C含量还不错的蔬菜。但是黄瓜自身也含有维生素C啊,不可能黄瓜的分解酶就专门会去找上西红柿里面的维生素C去分解吧?这也太“人工智能”了。而且黄瓜中的维生素C分解酶含量很少,这是一个生物内在的动态平衡过程,所以黄瓜才会既含有分解酶又含有维生素。还有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那就是不管是啥玩意的分解酶,只要进入消化系统,都会在消化液的作用下丧失功能,所以就算黄瓜的分解酶足量、也可以智能的主动去找西红柿,那也没什么用,只要被人吃下去,消化液就会“干掉”分解酶。
其实类似“食物相克”的说法,大多最初都是因为认知不够、理解偏差、食物不清洁、个人体质问题、进食方式不当等等引起的。但是这些因素比较难以被认知有限的人察觉,所以自然就容易归结到食物之间的“奇妙反应”上去了。而有些古书上所写的“相克”“相反”也不能全当真,比如在《本草纲目》上面还写了关于男子下体毛发的“妙用”是:主蛇咬,以口含二十条咽汁,令毒不入腹。大家想想这个事情可能吗?被毒蛇咬了之后,拔下自己那里的毛发含在嘴里就不中毒了?这要是当场去世了还好,如果晕过去后被人救了,怎么跟人家解释自己满嘴的毛?
有道是:尽信书不如无书,要理智看待这些古书上写的内容。
所以请尽管放心,只要你的身体是健康的,吃的食物是干净、在可食用期内的,就不用把所谓的“食物相克”放在心上,都是没影儿的事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