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吴燏函
在社交媒体与网红经济充斥的当下,越来越多的旅游开始奔着“人造景点”而去。“竹筒奶茶”、“网红路牌”们带着千篇一律的造型和格式,换个城市和地名,摇身一变,又成为了不同城市的代表性标志。看似饱含江南情怀的竹筒奶茶,北京、济南、西安等城市都能找到;“我在xx很想你”、“想你的风还是吹到了xx”,也散布在驻马店的大街小巷。
然而,与亭台楼阁、风味小吃不一样的是,这些物品有强烈的工业化特点:它们没有明显的地区特色、也无独特的文化底蕴,诞生之初,便是为了展示地标、拍照打卡。但是,通过巧妙地结合一些媒介、材质、玩法等方面的小创新,他们迅速拔得颜值经济的头筹,将年轻人吸引来拍照。如今,一些消费者也在品尝之后逐渐“祛魅”,“新鲜感”会加速消失。“人造景点”带来的“流量”,如何真正变成“留量”?
“人造景点”可能会一时红,却不一定能长红。一方面,驻马店可以加大对生态资源、人文资源的梳理,将具有同一文化内核的要素集中投放,打造迅达路潮流文化集聚区,通过统一和谐的色彩、造型等运用以及精细化管理,让片区特色更加鲜明、品质更高端。另一方面,驻马店也应加大对网红打卡点、特色小镇等培育推广,通过自媒体提升城市影响力,并延长相关产业链,尤其加大对夜间消费场景的开发,让驻马店拥有全域、全时段的品质旅游体验。
热点是“引客”重要因素,却并非是“留客”核心要素。只有以文化为灵魂、以产业为核心,将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成不同的旅游特色,才能让“过路客”变成“过夜客”,让“头回客”变成“回头客”。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