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石新宇
近日,川大哲学硕士陈涛送外卖和郑大毕业生黄女士收破烂月入过万的消息颇受关注。媒体采访得知,陈涛希望结束北漂生活,正在投简历谋求新的岗位,而黄女士则表示将继续深耕收藏破烂领域,当然这只是她创业的第一步。
按照传统的观念,高学历的人就应该有体面的职业,但这些年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卖猪肉、当保姆、开出租的报道层出不穷,一些人呼吁高学历的人改变就业观念,对这种“高能低就”的现象表示接受的人也越来越多。笔者也是接受的,但坚定地认为这不应该成为高学历的人就业的主流,媒体也不应该过分引导这样的就业趋向。
只要职业正当,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只要自己接受,职业就没有体面不体面之分。在肯定这个观点的同时,我们必须发出灵魂之问:国家办大学、通过严格的考试录取大学生研究生并且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培养他们,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就是为了让他们卖猪肉、当保姆、开出租、收破烂、送外卖吗?当然不是,而是为了让他们在学术领域、知识领域和技术领域有贡献、有成就,卖猪肉、当保姆、开出租、收破烂、送外卖显然是低知识、低技能的工作,陈涛就承认送外卖比写稿子轻松。如果高学历的人都去从事低知识低技能的工作,那么让谁去做高知识、高技能的工作呢? 当今世界竞争异常激烈,竞争的根本点是知识和技能,只有知识和技能领先于他人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而知识和技能竞争的最关键因素是人才。近年我们把创新发展作为提升发展动力的根本,创新主要指技能创新,技能创新靠的是人才。我们承认低学历的人中也有创新能力很强的,但总体上看,还是高学历的人创新能力强。当前,困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创新能力不足。就在我们想尽办法提高创新能力的时候,美国、日本等国放宽了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取得永久居住权的条件(前段时间媒体有报道,笔者曾就此写过评论)。他们之所以放宽条件,目的毫无疑问就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不可否认,美国、日本等国经济高度发达,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外籍人才,特别是美国,据报道美国的高层次人才有一半以上是外国人。在这些国家采取措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同时,我们却要强调转变就业观念,是不是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呢?
个人选择,别人无权干涉,但从整体上讲,如果能力与学历成正比,高学历的人还是应该从事与学历相匹配的职业,这应该是也必须是社会主流的就业观念、价值观念。虽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校毕业生的增多,许多行业都抬高了就业的学历门槛,但社会毕竟还没有发展到卖猪肉、 当保姆、开出租、收破烂、送外卖都必须是高学历人才的程度,毕竟很多领域的发展主要还得依靠高学历人才。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