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姊妹们”为什么这么喜欢穿旗袍?

2023-03-08 11:56:32

白底细黑格子、黑底金丝绣花、浅绛色菱格纹路……眼前的花色各不相同,仔细看,是她们三三两两地走过来,像一幅流动的画卷,雅致而不凌乱。

这是初春一个温暖的上午,我们在浦东海派旗袍文化联谊会见到了这些彼此互称“姐妹”的50+女性。尽管她们高矮胖瘦各不相同,旗袍色彩也有浓有淡,但一种共通的气质隐约可见。那是抬头微笑时恰好的自信,也是大方讲述时的从容淡定。

换句话说,看见她们的瞬间,我们就知道了,网络上流传的所谓“适合穿旗袍的女人身材一定要符合这些特征”等说法,都不过是老套的刻板印象。无论是推广旗袍文化,这些美得各不相同的50+女性,用自己的选择证明,霓裳之所以有华彩,是因为她们自己就有着不可取代的魅力。


(相关资料图)

推广旗袍的人:

有些误解,应当放下

倪云华至今记得自己年轻时第一次穿旗袍的样子,那时候她身材纤细,逛马路看到了橱窗里漂亮的旗袍,一下就动了心。营业员劝她,“你就试试呀,肯定好看的!”

衣服上身,却又觉得不是那么一回事。她形容整个人像扎得严严实实的粽子,扣子也紧,怎么看都奇怪。“那时候非常沮丧,觉得我穿旗袍肯定是不好看的,以后再也不要穿了!”

一直等到2009年,因为接下了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宣传海派文化与美好生活的任务,彼时还在周家渡街道办事处工作的倪云华重新和旗袍结缘。在一次次的表演、讲座中,她突然意识到,当年,自己不过是遇到了一件尺寸不太合身的旗袍,“旗袍适合每一个人,高矮胖瘦都可以穿到好看的,但前提是要合适、合身”。

因着这份意外的收获,世博会结束后,倪云华与旗袍的缘分也没有断:在进入潍坊街道工作后,她牵头成立了介绍美好生活的“潍美联谊会”,又机缘巧合地加入了上海市海派旗袍文化促进会,以浦东海派旗袍文化联谊会会长的身份继续传统服饰和文化的工作。

在联谊会成立的八载时光中,倪云华与副会长沈雪琴看到了很多50+女性共同的遗憾和误解:她们中有的因为身材发福,对旗袍又向往又担心,哪怕朋友们反复劝说也照样打退堂鼓;有的因为个头较矮,担心自己撑不住长款旗袍,满心都是顾虑;还有人分享自己失败经验,明明因为手臂粗从来不敢穿无袖的衣服,没想到第一次订做旗袍就被师傅建议做了一套无袖款,这件衣服做好,几乎一次也没穿过……

“大家现在看旗袍,还是有一些固化的概念,比如玲珑有致,比如性感,比如影视剧中1930年代大上海舞女、歌女的形象。”沈雪琴说,最近某品牌因外包装绘有开衩至大腿的旗袍女性形象而引发争议的新闻,本质上也是一种对旗袍文化的误解,“哪怕是当时的电影明星,也不太穿高开衩,不会轻易露大腿。”

从这个角度上说,很多女性是在加入旗袍联谊会后,才逐渐放下身材焦虑,更新了对旗袍的认识——未必需要所谓完美曲线才能穿旗袍,也不用太过担心所谓“衣着暴露”。用沈雪琴的话说,低开衩的长款旗袍格外符合这个年龄段女性的需求,既能充分修饰身材,也可以突出典雅之美,“好多姐妹都是一开始很顾虑,结果穿好了出来一看,太美了!”

倪云华相信,比外在印象更重要的,是内在气质的改变。如今,旗袍联谊会介绍和展示旗袍文化,主要方式就是培养女性的艺术素养。“你要接受美的东西,首先要提高审美。”所以,比起教女性朋友穿旗袍,旗袍联谊会也定期开课教学,从油画、剪纸、书法到声乐、昆曲、舞蹈……最多的时候,倪云华自己就参加过五个班。“过去大家觉得旗袍是服务员穿的,要么是大红大绿,要么就是高开衩;但经过学习和欣赏,你对这件事的看法就不同了。同时,人内在的气质提升了,你也自然而然地知道,什么是美的,什么是要摒弃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