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新遍地开花,闵行之治显魅力

2022-11-09 16:42:10

新虹街道:“红色物业”助力社区治理升能级

新虹街道在闵行区“红色物业”机制的整体框架下,积极探索深化创新,为构建社区综合治理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红色物业”创新治理模式跨出了坚实的一步。


(资料图)

坚持党建引领,一核三元,搭建基层红色平台。街道强化居民区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健全“1 3 N”工作机制,将党组织领导下的“三驾马车”协同运转机制作为居民区常态化工作机制。探索居民区党组织行使对业委会人选的“结构建议权、人选建议权、资格审查权”,通过《议事规则》将权力赋能居民区党组织。成立“物业服务企业联合党总支”“物业党员应急抢险突击队”“物业党员示范岗”,发挥党组织在物业服务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居民区党支部书记作为“驾车人”,“一居五员”和业委会、物业、业主党员代表组成“共治委员会”,实现业委会和小区的重大事项,党内先知晓、先讨论、先行动、先进步、先评议。

坚持人民为本,法治先行,激活基层红色细胞。街道做实信息公开平台和“四公开一监督”信息公开机制。建立物业服务综合考核评价机制、“红黑榜”制度、应急托管机制,做实做细物业管理细则,确保物业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在居委会下设委员会中增设“业委会和物业工作指导委员会”,同时引入专业第三方、维修资金开户银行三审机制、公共收益代理记账机制、物业费评估机制,提高社区业主自治能力。通过开展“最美物业服务团队”“最美物业人”评选,营造典型引路、创先争优的行业氛围。打造“新虹街道物业管理实训基地”平台,将物业企业培育成“党的工作队”。2021年,闵行区以“党建引领物业治理”为主题,建设新时代上海党建引领物业治理创新实践基地,将基地落地新虹街道,让街道在家门口就能组织实践实训。

坚持比学赶超,数据赋能,提高基层红色效能。街道在全市率先推出“物业直通车”APP,居民可以随时随地发现问题、上报问题,并在手机上对物业服务打分,倒逼物业积极“抢单”解决问题。同时,这里打造智慧安居信息平台,涵盖物业监管、业委建设、租赁管理、应急指挥4个平台,9733个智能烟感、141个违停地磁、112个小区视频监控、30个消防水箱监控、20个防汛窨井监控、8个高空抛物摄像头、13个电梯阻车系统等N个相互联动的小区“神经元”。智能设备采集实时数据,围绕“党组织引领力”“物业企业服务能力”“业委会自治力”三个维度形成“红色物业综合管理健康画像”。

古美路街道:打造总部型“CPU”党群服务中心

古美路街道基于对辖区特征和党员、群众需求的精准把握,着眼城市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创新的有机融合,打造总部型“CPU”(Central People Unit)党群服务中心,形成“15分钟党群服务圈”,努力把各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党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阵地和服务党员群众的温馨家园。

坚持强化政治引领功能,推动基层党建强基提质。这里的党群服务中心以强化政治功能为首要任务,设“新思想学习专区”,为基层党组织、团组织学习“新思想”和党史提供丰富资源;设组织生活馆、书记工作室、社区党校、区域党建运维中心,多方位推进基层党建;设古美党建发展史展厅,引导党员群众在回望历史中守正创新,推动城市基层党建迈向更高质量发展。

持续织密阵地网络,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纵向上,中心构建形成“1 6(含41 N)”的阵地体系。横向上,中心实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志愿服务中心、文体中心等六中心融合;分中心实现与邻里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益空间”、古美益站、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等融合。中心梳理整合19个部门12大类116项服务事项,设有“一网通办”24小时自助服务区,并在全市首推机器人解答服务事项咨询系统,以“组合拳”模式开展惠及党员群众的各类服务。

常态长效服务项目输送,优化服务提升效能。根据相同功能在同一空间统一实现、相近功能在复合型空间统筹实施的原则,中心依托“三张清单”,动态调整功能设置,优化服务项目,有针对性地形成民生服务项目,并推动项目开放共享。同时,将重点打造的十大服务平台,以及孵化和培育的十个志愿团队和服务项目品牌(“拾美匣”)向社区开放。

机制融合强保障,推动中心体系持续增能。中心做实五级会议协调机制,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制度机制问题,联席会议共议年度重点项目,促联会商讨每月主题活动,专职联络员会议、办公室例会解决日常运作问题。建立中心、分中心建设标准,并依托党群服务阵地态势感知系统、大数据平台以及线下考评等,分层分类、综合评估总部、分中心、服务圈运作情况。中心还建立项目动态调整机制,利用微信小程序需求调研、项目满意度评价等方式,对各类服务项目进行动态调整,促进服务项目优胜劣汰。

关键词: 资格审查权 消防水箱 乡村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