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饱族年轻人,花1.45元吃一顿高质量午餐

2023-06-24 09:40:44
这里是“每日新语”第五期,在上期的文章中,我们给大家带来年轻人“”的新词。本期,我们讲述的是恰好相反的另一个词——穷饱族。
穷饱族虽然常常会打价格的小算盘,但并不意味着吝啬。在省钱上,他们各有自己独特的小妙招,对于极简生活,也有不同的见地。
他们当中,有人曾被消费主义挟持,当经历无家可归后,开始为拥有一个自己的家奋斗,1.45元的一顿饭,成为她消费的最低纪录;有人终于实现了买房的愿望,但在房贷压力下,还是选择成了一名穷饱族;还有人与众不同,将厨房搬进公司,他的办公桌上除了电脑,锅碗瓢盆也占领一席之地,日常被围观做饭,也成了枯燥工作中的一点乐趣……
在一些人看来,这种生活或许稍显窘迫,但穷饱族们有不少也乐在其中——因为用有限的收入,来对抗无限的生活,这无疑是一种勇气。

一块四毛五

对穷饱族来说,绕不开的话题一定是吃饭。如果公司没有食堂,那么吃是绕不开的花销。
早上八点半,闹钟响了,26岁女生房思思赖了一小会床,然后起来做饭。别人是做一顿的量,她是做一天的量。
馒头、包子都是自己和面做好的,从冰箱拿出来,锅里热一下,再煮个玉米和鸡蛋,早饭可以吃得很饱;然后洗好白菜,摆在电热饭盒里,这饭盒可是她心目中的“神器”,中午只要到公司加热一下,这就是白菜汤了;至于晚饭,可以用饭盒煮荞麦面,不会发胖。
一天吃饭只需几块钱就能搞定。这样的生活,房思思已经过了三年。
▲房思思的电热饭盒。图 /受访者供图
作为一名专业的穷饱族,买食物一定要遵循一些原则。
首推是下沉原则,不光不去生鲜超市,就连菜市场也不去。平日里,房思思会到路边的三轮车菜摊上买菜。到了周末,她会去城郊赶集,这是她心中的省钱圣地,很多蔬菜都是一块钱一把,水果也比市区里便宜。而且25块8一斤的豌豆苗和5块钱三把的菠菜,她肯定选菠菜,一次买很多,放进冰箱慢慢吃。
房思思刚过完了令她骄傲的一个月。
上个月,她从家里拿了一些腊肉和鸡蛋,再加上自己的精打细算,在买菜上仅仅花了96元,这也是三年来,她花得最少的一次。就算是买肉,一个月两三百块钱的生活费,她也足够吃饱。
而最近,她花的最少的一顿饭,是用了1.45元——一盘番茄鸡蛋、一份凉拌藕,解决了她的一顿午饭,也刷新了她的最低价格纪录。
▲房思思日常在小红书记录生活。图 / 受访者供图

当然,穷饱族也不能只是单纯的吃饱就行。它的另一大原则,就是琢磨怎么用最少的钱,变着花样让自己吃饱。


(资料图片)

虽然,房思思对出去吃饭的欲望变低了,但是她现在想吃的东西,比如各种零食、奶茶,她的第一反应是,这个东西怎么做?

早些年,她还是奶茶测评小达人,之前她觉得,蜜雪冰城4块一杯的柠檬水便宜又好喝,在她心里地位最高。后来发现,不过就是柠檬加糖加矿泉水,自己做,成本只要 1 块钱。现在,就连蜜雪冰城也被她抛弃了。

在办公室里,有时候,互相请客是一种必备的社交,这是穷饱族们的一个考验。在房思思的公司里,同事们经常会请大家喝奶茶、吃冰淇淋,“但大家请客的钱,是我一个星期的菜钱”,她真的舍不得。

所以,她会自己买来工具,在办公室给同事们搓冰粉。所有花费算下来,5块钱就可以请整个办公室的人吃冰粉。

这样人情也还了,自己也省钱了。

遇到朋友聚餐,她一般会邀请他们来家里。有一次,家里来了两个朋友,她做了包烧茄子、柠檬虾、奥尔良鸡翅,还有一些鸡肉、水果饮料,一餐下来花了 70 多块钱的成本,三个人吃得很饱,最后还没吃完。

第二天,房思思又把没吃完的带去上班吃。“这样很有成就感,可以让朋友们尝尝手艺,还能一起聊聊天,开心又省钱。”

所以,她学会的花样越来越多,果酱、杨梅汁、泡菜,甚至冬阴功汤都学会了。

▲房思思自己做的海鲜。图 / 受访者供图

相比很少吃外卖的房思思,另一位年轻人董玥,她选择把外卖的性价比追求到极致。

董玥做财务工作,给自己每天吃饭定的上限是20元。每周五的中午,对她来说很特别。她会点一次外卖,作为省钱做饭一周的奖励,如同一场仪式。

在这场仪式中,她会去各大App先看一下有没有优惠券,以确保同样不超过20元。她最满意的一次外卖经历是点牛蛙,原价30多块,用完优惠券,只要10 块出头。

就像《卖油翁》故事里的那句“唯手熟尔”,薅得久了,技能也日臻娴熟。她的方法层出不穷。比如,健康生活App每天签到送外卖券,交行信用卡每周五10点抢外卖券和加油券,此外,小程序、公众号上的各种活动和妙招,她也是活到老学到老。

▲当然,如果所在的公司里有食堂,自然是最省钱的方式。图 / 受访者供图

而无论是在家做饭带到公司,还是薅优惠券羊毛,方法多少都有些间接。35岁的互联网打工人张星星作为穷饱族,干脆直接把锅碗瓢盆带到了公司,在公司做饭。

他专门买了一个小电饭煲。中午12点,当同事们都在点外卖的时候,他把从家里带来的蔬菜和米倒进电饭煲里,加点水,按下煮饭键;当同事们都在等外卖的时候,他在等饭煮熟。外卖的配送时间一般也要半小时,跟煮饭的时间差不多,所以,同事们吃饭的时候,他也能吃上饭,这样就显得不会跟大家太格格不入。

▲张星星自己在公司做的饭。图 / 受访者供图

虽然早期不可避免有一些羞耻感,因为很多同事都会像看动物园的猴子一样围过来,但时间久了,大家慢慢麻木了。一旦坚持到所有人都接受这个设定,社交羞耻感也就消失了。

如今,这也成为一种潮流。小红书上,搜索“带饭上班”,有38万+的帖子。网上流传的《2022年普通人攒钱实用手册》也显示:“食堂和自己做饭最省钱,如果自己做饭,节省时间精力的是提前备菜。哪怕是买半成品如炸鸡、小酥肉、披萨、薯条,基本上只需加热,远比外卖划算。”

花1.45元吃一顿饭,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无法想象的。攒钱攒到疯狂,但又不想在吃上太委屈自己,只好想尽一切办法,“改进伙食”。

每日人物和“穷饱族”聊了聊,窘迫也有,乐观也有,自我挣扎也有,完美自洽也有,过好自己的人生,也许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关注下方【每日人物】,回复“穷”,即可查看全文。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这个有趣的朋友—— 每日人物
不直视这炫目闪光中的人,则无法理解这个时代。
每一次推送,大概都是一次传导,我们记录,表达。你们打开,收纳。这是我们拿到过的最神圣的契约。
2019年秋天,每日人物开始做一些改变。
我们聚焦商业与生活。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被商业浸染。我们希望用独特的表达方式,专注你的生活,来剖解和你息息相关的商业的一切。
我们变得更加轻盈和迅速,就像一句诗里所说的,“像一只鸟儿那样轻,而不是像一根羽毛”。希望可以对你的生活有敏锐的触角和准确的抵达。
有趣成为了我们的一个烙印。我们会挖出生活的地壳里那些幽默的宝藏,镶嵌进我们的表达。
当然,我们仍旧住在故事的仓库里,整装待发。我们始终承诺提供真实有力、充满这个时代独有气息的好故事。
内容是寒冬还是春天,终不过是气候变幻。在变化中坚持内心的核,才能对得起这波涛汹涌的时代。
一千多个日夜过去,我们始终在这里等待与你相遇,感受来自真实故事的力量。
每日人物(meirirenwu)采访、策划了一系列贴近商业、反思生活、引人思考的文章。
点击下方图片,可阅读更多文章
我们用自己的态度,为读者打开了解世界的缝隙,了解别人的机会。在“一寸寸活过的日子里”,他们关注生活中的每一个生命,只要你的故事够动人,你也可以成为故事的主角。
这里有动人的故事、有趣的生活、深刻的文字,你,有兴趣吗?

欢迎关注每日人物公众号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