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四毛五
当然,穷饱族也不能只是单纯的吃饱就行。它的另一大原则,就是琢磨怎么用最少的钱,变着花样让自己吃饱。
(资料图片)
虽然,房思思对出去吃饭的欲望变低了,但是她现在想吃的东西,比如各种零食、奶茶,她的第一反应是,这个东西怎么做?
早些年,她还是奶茶测评小达人,之前她觉得,蜜雪冰城4块一杯的柠檬水便宜又好喝,在她心里地位最高。后来发现,不过就是柠檬加糖加矿泉水,自己做,成本只要 1 块钱。现在,就连蜜雪冰城也被她抛弃了。
在办公室里,有时候,互相请客是一种必备的社交,这是穷饱族们的一个考验。在房思思的公司里,同事们经常会请大家喝奶茶、吃冰淇淋,“但大家请客的钱,是我一个星期的菜钱”,她真的舍不得。
所以,她会自己买来工具,在办公室给同事们搓冰粉。所有花费算下来,5块钱就可以请整个办公室的人吃冰粉。
这样人情也还了,自己也省钱了。
遇到朋友聚餐,她一般会邀请他们来家里。有一次,家里来了两个朋友,她做了包烧茄子、柠檬虾、奥尔良鸡翅,还有一些鸡肉、水果饮料,一餐下来花了 70 多块钱的成本,三个人吃得很饱,最后还没吃完。
第二天,房思思又把没吃完的带去上班吃。“这样很有成就感,可以让朋友们尝尝手艺,还能一起聊聊天,开心又省钱。”
所以,她学会的花样越来越多,果酱、杨梅汁、泡菜,甚至冬阴功汤都学会了。
相比很少吃外卖的房思思,另一位年轻人董玥,她选择把外卖的性价比追求到极致。
董玥做财务工作,给自己每天吃饭定的上限是20元。每周五的中午,对她来说很特别。她会点一次外卖,作为省钱做饭一周的奖励,如同一场仪式。
在这场仪式中,她会去各大App先看一下有没有优惠券,以确保同样不超过20元。她最满意的一次外卖经历是点牛蛙,原价30多块,用完优惠券,只要10 块出头。
就像《卖油翁》故事里的那句“唯手熟尔”,薅得久了,技能也日臻娴熟。她的方法层出不穷。比如,健康生活App每天签到送外卖券,交行信用卡每周五10点抢外卖券和加油券,此外,小程序、公众号上的各种活动和妙招,她也是活到老学到老。
▲当然,如果所在的公司里有食堂,自然是最省钱的方式。图 / 受访者供图
而无论是在家做饭带到公司,还是薅优惠券羊毛,方法多少都有些间接。35岁的互联网打工人张星星作为穷饱族,干脆直接把锅碗瓢盆带到了公司,在公司做饭。
他专门买了一个小电饭煲。中午12点,当同事们都在点外卖的时候,他把从家里带来的蔬菜和米倒进电饭煲里,加点水,按下煮饭键;当同事们都在等外卖的时候,他在等饭煮熟。外卖的配送时间一般也要半小时,跟煮饭的时间差不多,所以,同事们吃饭的时候,他也能吃上饭,这样就显得不会跟大家太格格不入。
虽然早期不可避免有一些羞耻感,因为很多同事都会像看动物园的猴子一样围过来,但时间久了,大家慢慢麻木了。一旦坚持到所有人都接受这个设定,社交羞耻感也就消失了。
如今,这也成为一种潮流。小红书上,搜索“带饭上班”,有38万+的帖子。网上流传的《2022年普通人攒钱实用手册》也显示:“食堂和自己做饭最省钱,如果自己做饭,节省时间精力的是提前备菜。哪怕是买半成品如炸鸡、小酥肉、披萨、薯条,基本上只需加热,远比外卖划算。”
花1.45元吃一顿饭,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无法想象的。攒钱攒到疯狂,但又不想在吃上太委屈自己,只好想尽一切办法,“改进伙食”。
每日人物和“穷饱族”聊了聊,窘迫也有,乐观也有,自我挣扎也有,完美自洽也有,过好自己的人生,也许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关注下方【每日人物】,回复“穷”,即可查看全文。
欢迎关注每日人物公众号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