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看点!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七国时代(1)

2023-04-30 11:05:48

自公元5世纪中叶起,盎格鲁-撒克逊人大规模入居不列颠,这一过程大约持续了150年之久。盎格鲁-撒克逊人包括古代日耳曼人的三个分支,即朱特人、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 。朱特人最初居住在莱茵河下游地区,他们 与罗马文明有一定接触,有着不同于英格兰其他地区的独特文化,其古代的法典制度和耕作制度与法兰克人比较接近。5世纪中 叶,朱特人入居不列颠,初到不列颠的朱特人主要分布于肯特 、怀特岛及西撒克逊地区,他们建立了肯特王国。

盎格鲁人来自朱特人和撒克逊人祖居地之间的盎格尔恩,即今天的石勒苏益格地区 ,他们迁徙至不列颠岛上后逐渐形成了东盎格鲁人 、中盎格鲁人、麦西亚人、诺森伯里亚人以及其他的盎格鲁人部落,盎格鲁人建立的国家主要有东盎格利亚、麦西亚和诺森伯里亚。撒克逊人来自古撒克逊地区,即今天的荷尔斯泰因地区,他们迁徙至不列颠后逐渐分成三支:南撒克逊人、西撒克逊人和东撒克逊人,他们建立的王国主要有苏塞克斯、威塞克斯和埃塞克斯。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是日耳曼部落中两个有较强联系的分支,他们远离罗马文明,野蛮好斗。5世纪之前英国被称为不列颠,盎格鲁-撒克逊人到来之后才称为英格兰,意为盎格鲁人的土地。

5至6世纪迁居到不列颠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正处于军事民主制时代,他们在英格兰建立了众多的部落小国,最初似乎有三十多个,其 中很多由军事首领控制。至6世纪末,亨伯河以南至少存在十几个国家,其中最主要的国家为:肯特、苏塞克斯、埃塞克斯、威塞克斯、 麦西亚、诺森伯里亚和东盎格利亚等七国。除以上七国外,还有林赛、赫威塞、麦肯赛特、中盎格利亚、米德尔塞克斯和萨里等小国,这些小国的轮廓和历史并不太为人所知,它们最初都是独立的部落王国,有些还曾在混战中崭露头角,如米德尔塞克斯。多数小国成了大国争霸的牺牲品,它们沦为大国的附属国、或被大国兼并,原来的统治者也逐渐变成大国统治者的附属王或方伯(ealdorman)。自6世纪末至9世纪后期,这些国家时战时和,谱写了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七国争霸的历史。


(资料图)

一:肯特

肯特是盎格鲁-撒克逊诸国中最早建立的国家。据英格兰史学之父比德的记载,5世纪中叶,肯特的不列颠王为了防御皮克特人和苏格兰人的入侵,邀请朱特人帮忙,朱特人首领亨吉斯特和霍萨两兄弟率众部落民乘船前往肯特。在肯特登陆后,这些朱特人先打败了皮克特人,接着又推翻了不列颠王, 建立了肯特王国。有关朱特人入居的历史过于久远,多流于传说,在英国的古诗里,亨吉斯特被描写成朱特人的军事首领。

6世纪后期肯特开始称霸,埃塞尔伯特是《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中第三个被称为Bretwalda的人,即“不列颠统治者”的王。 在他统治时期,其霸权范围一直扩展至亨伯河以南地域,亨伯河以南诸王国均承认其霸主地位。埃塞尔伯特统治肯特56年,“霸权长达30年之久”。埃塞尔伯特也是早期英国教会史上的著名人物,公元597年,埃塞尔伯特在其首都坎特伯雷接待了罗马教皇大格雷戈里派出的传教使节奥古斯丁,后来他在奥古斯丁的影响下接受了基督教洗礼。

埃塞尔伯特是盎格鲁-撒克逊诸王国中第一位接受基督教的王,肯特也是第一个接受基督教的 盎格鲁-撒克逊王国。埃塞尔伯特的霸主地位还表现在对其他王国的影响上,埃塞尔伯特的妹妹嫁给了埃塞克斯国王塞勒德(Sledd),塞勒德家族能够获得东撒克逊的统治权,与埃塞尔伯特的影响分不开。在埃塞尔伯特的影响下,埃塞克斯在塞勒德的儿子萨博特(Sabert,604 —?年在位)的统治时期皈依了基督教。

埃塞尔伯特也能对东盎格利亚施加影响,该国国王雷德沃尔德(Rædwald?—627在位)是他 的另一个外甥,埃塞尔伯特也说服雷德沃尔德放弃异教信仰,皈依基督教。埃塞尔伯特还制定了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的第一部成文法典 —《埃塞尔伯特法典》(The Laws of Ethelberht),这是一部按照罗马方式制定的成文法,西方学者认为该法典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肯特王国已经进入了欧洲较先进的日耳曼王国的行列”。

自7世纪后半期始,肯特王国经常遭受麦西亚和威塞克斯的入侵, 直至其被瓜分和征服。7世纪80年代,来自威塞克斯的入侵致使肯特近乎灭国。686年,威塞克斯王卡德瓦拉(685-688年在位)和其弟穆尔入侵肯特,推翻了肯特王埃德里克(685-687年在位)的统治,穆尔成为东肯特王(686-687年在位),肯特王国沦为威塞克斯的附属国。

798年,麦西亚王琴伍尔夫蹂躏肯特,俘获了肯特王埃德伯特·普兰(796-798年在位),砍其双手,弄瞎其双眼,并带回麦西亚。基内伍尔夫让自己的弟弟卡斯雷德 (798-807年在位)作为附属王统治肯特。此后,麦西亚王大都以王族成员充附属王的形式来统治肯特,直至825年。825年,威塞克斯王5(802-839年在位)驱逐了统治肯特的麦西亚附属王贝尔德雷德823-835年在位),肯特被威塞克斯王国征服。接着,肯特与苏塞克斯、萨里、埃塞克斯等皆成为威塞克斯的附属国。858年,肯特最终并入威塞克斯。

二:东盎格利亚

东盎格利亚是盎格鲁人于5世纪末建立的一个王国,其领土范围大体相当于现在英国的诺福克郡和萨福克郡,该王国大片土地都被沼泽地包围,处于比较有利的防御位置,这可能是东盎格利亚王国在6世纪末成为盎格鲁-撒克逊强国之一的重要因素。

第一位出现在教会史上的东盎格利亚著名君主是雷德沃尔德(?—627年在位)雷德沃尔德是肯特王埃塞尔伯特的外甥,早期他一直在埃塞尔伯特的荫蔽下实施统治,在其舅父的影响下,雷德沃尔德皈依了基督教。埃塞尔伯特去世后,雷德沃尔德成为南英格兰的霸主。7世纪40年代,东盎格利亚与麦西亚因为争夺对东米德兰的控制权爆发战争。

7世纪50年代以后,来自麦西亚的威胁进一步加剧。麦西亚王彭达入侵东盎格利亚,毁坏了位于诺福克郡伯格堡的修道院。8世纪90年代,麦西亚王奥法征服东盎格利亚。东盎格利亚王埃塞尔伯特(779-794年在位)曾领导反抗奥法的起义,结果兵败被奥法处死。奥法去世后,东盎格利亚曾获得短暂独立,但最终还是被麦西亚征服,东盎格利亚再次沦为麦西亚的附属国。825年,在威塞克斯的支持下,东盎格利亚人发动了反抗麦西亚的起义,这次起义虽然使东盎格利亚摆脱了被麦西亚人统治的命运,但又沦为威塞克斯的附属国。869年,维京人再度入侵,他们在东盎格利亚王国大肆蹂躏,摧毁所经之处的修道院,杀死埃德蒙王,征服了整个东盎格利亚。

9世纪70年代, 根据阿尔弗雷德与丹麦首领古思伦签订的《韦德莫尔条约》,东盎格利亚成为丹法区的一部分。917年,“长者”爱德华(Edward the Elder,899-924年在位)收 复东盎格利亚,此后东盎格利亚成为英格兰的一个伯爵领。

三:埃塞克斯

埃塞克斯(Essex)意为东撒克逊人(East Saxons)居住的地方,是盎格鲁-撒克逊人最早的入居地之一,5世纪早期,东撒克逊人 就日渐迁居于这里。埃塞克斯王国建立于6世纪,东撒克逊王族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塞勒德王(587-604年在位),他是东撒克逊王室谱系表上的第一代王,肯特王埃塞尔伯特的妹妹芮克拉是他的王后。早期的埃塞克斯王国受制于肯特王埃塞尔伯特,第二代埃塞克斯王萨博特(604—?年在位)是肯特王埃塞尔伯特的外甥。萨博特一直在其舅父的庇护下实施统治,直至埃塞尔伯特去世。616年,埃塞克斯人起来反对萨博特,主要是因为不满肯特的干涉并且反对基督教信仰,早期的埃塞克斯王国为多神异教信仰,在肯特王埃塞尔伯特影响下皈依了基督教。此后,埃塞克斯王国曾一度恢复异教信仰,至653年,在诺森伯里亚王奥斯维的影响下,埃塞克斯才再度回归基督教。

自第三代王即萨博特的儿子们开始至第八代王,埃塞克斯大多实施多王共治。第三代是三王共治,第四代、第五代是一王统治,第六代、第七代和第八代皆为两王共治。这些共治王的地位并非完全一样,力量强大的王居于相对的主导地位。如第七代王赛比是一位强势国王,他与西格希尔共治埃塞克斯。多王共治是埃塞克斯政治制度的一个特色,这种制度不仅意味着埃塞克斯的多重王权,同时也意味着持续的冲突和动荡。在赛比与西格希尔共治时期,这两个王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实施不同的政策,如赛比统治下的人信奉基督教,而西格希尔统治下的人则坚持异教信仰。

内部冲突也为外来干涉提供了机会,因为他们可以利用东撒克逊共治王之间的矛盾寻求各自的支持力量。7世纪后半期,赛比和西格希尔就曾陷入麦西亚与威塞克斯争夺肯特的漩涡之中,西格希尔站在威塞克斯王卡德瓦拉(685-688年在位)一边,在卡德瓦拉的支持下,西格希尔曾征服肯特,做了西肯特王,与卡德瓦拉的弟弟穆尔共治肯特;赛比则站在麦西亚王一边,这是他的一贯立场。686年,穆尔被杀,肯特人造反。688年,在麦西亚王的支持下,赛比的儿子斯韦夫赫德取代西格希尔成为西肯特王。

总体来看,埃塞克斯王国没有像其他盎格鲁-撒克逊王国那样出现过强大的霸主,尽管在某一时期,埃塞克斯曾经扩张至中撒克逊地区,甚至在短期内还曾占领过肯特王国的部分地区。 7世纪后半期至8世纪早期,埃塞克斯屈从于麦西亚霸权,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716年。在麦西亚王埃塞尔鲍德(716-757年在位)统治时期,中撒克逊地区已经完全为麦西亚所控制,8世纪时,尽管经常处于麦西亚的霸权之下,埃塞克斯仍能作为一个独立王国幸存下来。至奥法去世时,麦西亚周边的几个小国都没有王,但东撒克逊王却一直存在,当然,有些时候他们已经被削弱到军事首领的地位。

埃塞克斯王国最终由威塞克斯吞并,825年,埃塞克斯、苏塞克斯、肯特以及萨里皆归附于威塞克斯王埃格伯特,埃塞克斯成为威塞克斯的属国,由埃格伯特的儿子埃塞尔伍尔夫(Ethelwu839-855年 在位)统治。后根据《韦德莫尔条约》,埃塞克斯沦为丹法区的一部分,至917年由“长者”爱德华收复。

四:苏塞克斯

苏塞克斯王国是盎格鲁-撒克逊七国中版图最小的一个,其领土范围约为今天英国东南威尔德地区(Weald)南部。苏塞克斯王国也是盎格鲁-撒克逊诸国中历史记载最少的一个,与该国有关的记叙很贫乏, 只能根据其他国家的历史记载来追溯其大致的脉络。

苏塞克斯的立国者是撒克逊人的首领埃尔(477-514年在位),立国时间为5世纪后半期。据《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记载: 477年,埃尔和他的三个儿子率领三条船来到不列颠,到达今天苏塞克斯南部的一个地方,在那里杀死了许多不列颠人。485年,埃尔在米尔克雷兹伯纳溪流岸边附近同不列颠人作战。491年,埃尔与另一位首领包围了今苏塞克斯东南沿海佩文西附近罗马安德里达堡 垒所在地的不列颠人,将他们全部杀死。埃尔数次打败不列颠人,曾一度确立起短暂的军事霸权,他是《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中记载的第一位霸主。

埃尔去世后,传位于其子斯萨(514-589/590年在位),斯萨为王76年。 至7世纪后半叶,苏塞克斯王国还是异教多神信仰,直至约克主教威尔弗里德来该国传教,苏塞克斯民众才接受了基督教。 685-688年,威塞克斯国王卡德瓦拉征服苏塞克斯,苏塞克斯王阿德尔瓦茨战死沙场,苏塞克斯的两个王子被征服者俘虏后杀害,他们是在临刑前接受了基督教洗礼。在卡德瓦拉之后的伊尼王统治期间,苏塞克斯继续臣服于威塞克斯。

771年,麦西亚王奥法将包括苏塞克斯王国在内的邻国征服,苏塞克斯的末代国王成了奥法的附属王。自771-825年,苏塞克斯一直处于麦西亚的统治下。825年,苏塞克斯与其他几个盎格鲁-撒克逊王国皆被威塞克斯王埃格伯特征服。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