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长假,当无数人奔赴山海、打卡网红景点时,青岛农业大学学生孟成,选择回到山东潍坊老家,在5亩玉米地里度过了7天半掰玉米的时光。
没有精致的旅行照片,没有热闹的聚会记录,只有一双干过农活的手和一句朴实无华的话:“我多干一点,父母就少干一点。”
(相关资料图)
视频来源:新黄河、极目新闻
他的故事像一缕清泉,悄然流淌进千万网友的心田——当“诗和远方”成为假期标配,别忘了还有一种“远方”叫家乡,还有一种“诗意”是替父母扛起地里沉甸甸的玉米。
网友的留言中,有人赞叹“懂事感恩的孩子,吃苦耐劳的父母”,有人回忆起自己“从小学到研究生,每个假期都在帮父母干农活”的岁月。这些共鸣是对一种生活方式的集体怀念——那种与家人共担苦乐、“与父母一起扛”的岁月。
“啃老”,在今天的社会中屡见不鲜。一些年轻人将父母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一些年轻人羡慕奢华生活,与有钱人攀比,甚至网络上炫富成为一部分人群中的风尚。
难得的是,我们也看到一些早早就很懂事的孩子,他们没有把父母的辛劳看作天经地义,而是用实际行动分担家庭的重担。他们当中,有的在求学过程中,四处勤工俭学,努力减轻父母的负担;有的在工作后,风里来雨里去,甚至刻意瞒着父母,在外地打工省吃俭用,只为了让父母少操一点心,为了给体弱的父母多寄点医药费,为了给年幼的弟妹多凑点学费。
“与父母一起扛”的背后,一定少不了肯吃苦的品质,这是一种难得的品质。有了这种品质,学习上,我们会熬夜死磕“最弱的那一科”;生活中,我们可以无惧风雨;与家人相处,我们会体贴家人、关爱家人,把甜的留给家人、把苦的留给自己,努力扛起全家人的希望。
咬着牙“与父母一起扛”,是一种难得的责任意识。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生活在优渥环境中,对生活的艰辛往往缺乏切身感受。网友们的共鸣也源于此,那些回忆起自己“从小学到研究生,每个假期都在帮父母干农活”的留言,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怀念,更是对这种成长方式的认同。在这种成长中,年轻人早早地理解了生活的不易,懂得了分担的意义,明白了责任的内涵——对家庭的责任,对生活的责任,乃至对社会的责任。
如今的“00后”常被贴上“自我”“佛系”的标签,但生活从来就没有“容易”二字,年轻人的成长过程中,需要懂得何为责任、何为感恩。
这种责任和感恩,不仅是对小家的回馈,更是对社会的担当,是我们这个时代应该倡导和珍视的。
[责任编辑:刘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