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活着”到“火着”:两家卤味店的抖音焕新记

2025-11-20 16:35:28

身边熟悉的老店“开着开着就没了”,街头巷尾的新店撑不过三个月,偶然有店铺红火,但又在跟风者的夹击中逐渐“熄火”……“开店难”成了很多小店老板无奈的口头禅。然而,有两家卤味老店却能够在“逆风局”里表现亮眼:@老路口.熟食官方号 评论区挤满了“催播”的食客,就等着直播下单解馋;蒋鹅儿 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前往,招牌油烫卤鹅成了人手一份的伴手礼。

但如果将时针拨回到十几年前,老路口熟食还是一家纯靠夫妻档辛苦经营的路边摊,蒋鹅儿也只是一家有着非遗名号但名气不大的老品牌。两家老店能有今天的变化不是偶然,借助抖音短视频和直播,老板们不断尝试用消费者更感兴趣的方式推荐自家产品,为顾客提供超出预期的情绪价值和消费体验,从而收获了越来越多的忠实客户,一步步实现了“老店焕新”。

像老路口熟食、蒋鹅儿一样,越来越多的传统老店通过抖音焕新了经营能力和生意效果。老店“翻红”的秘诀是什么?如何把老店做成城市名片?来跟随抖音生活服务「闪光的小店」纪录片的镜头,一起探寻他们的经营之道。

01.街头小摊的焕新路:从一个小摊到一群门店,用信任赢得市场

刘素芬与丈夫陈长龙决定接手长辈的熟食路边摊,原因说起来也很简单:“有了孩子后工资不够花,做生意能改善家庭生活”。老路口熟食就这样开张了,夫妻俩开启日复一日的“超长待机模式”:早上5点半出门赶集,选购好食材回家卤煮、备货,一天出摊两次,到晚上八九点收摊。因为舍得用好货,街坊邻里买熟食逐渐都认准了“老路口”,这让两人很有成就感。

生意有了起色,一场意外却打得夫妻俩“措手不及”:受禽流感风波影响,小摊单日营业额骤降至200余元,陈长龙不得不转行做装修维持生计。日子难熬,独自支摊的刘素芬却坚信“吃的永远都不会过时”,陈长龙也想把熟食摊“做大做强”,于是他专门跑去南方学手艺,回来后给菜品添了些新花样,创新的菜品数量最高达到60多种,还给“老路口熟食”注册了商标。夫妻俩起早贪黑地忙活,生意再次红火起来。可没想到的是,一场疫情引发的变动又让店里的生意一落千丈。

怎么才能让生意好起来?2018年,刘素芬发现其他实体店的老板都在拍抖音,她也开始学着拍,起初没什么人看,但一条达人探店视频给小店带来了转机,视频里主推的黑鸭翅中一下就卖出去一万多份。看到这个成绩的时候,他们才真切地感受到,线上的流量真的能变成店里实实在在的客流和收入。但刘素芬还是觉得,不能光靠达人,于是自己也研究起直播和团购该怎么玩。慢慢地,她心里对店铺运营有了谱。

“老板亲自播,比雇人强百倍。”这是刘素芬直播以来体会最深的一点。对小店来说,老板就是最好的招牌。当刘素芬带着乡音、一脸实诚地亲自介绍产品时,那种亲切感是别人替代不了的。头一回直播效果就给了刘素芬惊喜,销量是之前请人的两倍多,她开始花更多心思琢磨直播:今天调整地方,明天修改套餐,话术也越说越顺……就这么着,看她直播的人从个位数慢慢涨到了上百人。

看客越来越多,怎么让大家下单?9.9元的爆款单品团购成了老路口熟食揽客的“引子”,同时,刘素芬还把直播和短视频的镜头凑拍,顾客在手机上就能把肉质的细节看清楚,是不是新鲜现卤一目了然。她一边操作,一边讲讲怎么挑肉、什么时候出锅的,新顾客听着放心,老顾客也爱在评论区聊聊自己的体验。一来二去,店里就形成了回头客带着新顾客买的热闹场面,好口碑自然也传开了。

现在的线上订单能占到店铺销售的三成。谁能想到,老路口熟食能从小摊一路走到现在,开出十几家门店,还建起了自家的工厂,生意越做越大。有人好奇他们是怎么做起来的,刘素芬认为,最核心的还是“老板自己上”,利用好自己的说服力和信服度,“把产品讲透,把诚意摆出来,流量自然就来了”。

通过抖音,刘素芬用个人魅力为自家品牌“圈粉”无数,她真诚直爽的格也成了顾客对品牌的印象,老路口熟食成了当地小店中的“网红”实力派;店铺的客人范围也从附传到更远的地方,从等熟客上门变成了吸引更多远客主动前来,并逐渐变为线下的“熟客”,小店的生意就在这张线上的“口碑”大网中持续增长。

02. 非遗老牌的焕新路:店铺“向下扎根”,品牌“向上生长”

和刘素芬摆摊起家不同,蒋鹅儿“出身名门”,卤料秘方源于1910年,油烫卤鹅的手艺从老板娘樊均华的外曾祖父手里流传四代。2006年,樊均华与丈夫蒋宁回到资阳创业,品牌“蒋师傅”很快就凭着油烫卤鹅一炮而红,店门口天天排起长队。然而,随着樊均华因怀孕大出血暂停店铺营业,蒋鹅儿再回来的时候,却发现一切变得“没那么简单”。

既要想办法与打着类似招牌的同行区分开,又要重新找合适的食材供应商,一点点调整卤煮工艺,还得照顾家里两个孩子……樊均华感到精力难以集中,全凭一股“不能丢了祖传手艺”的心气儿撑着,她和丈夫咬牙坚持下来。2009年,蒋鹅儿正式注册“蒋鹅儿”品牌,因为鹅做的好,大家都忍不住来尝尝,机缘巧合的推荐之下,还成功申请了资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号,并成功入选。品牌虽然做起来了,樊均华又发现新的问题:店铺在扩张,但经营方式还是很局限。

在入驻抖音生活服务后,樊均华看到了生意的更多可能,她开始调整经营思路,在线上运营上投入更多精力,“非遗”成了蒋鹅儿吸引顾客眼球的金字招牌。通过在直播、短视频及店名中不断宣传非遗手艺,许多原本不知道的顾客也被吸引了,纷纷下单团购,想尝尝传承四代的油烫卤鹅风味有什么不同。很快,蒋鹅儿各家门店的门口,又像从前一样排起了长队。

非遗的名头确实能引来新客尝鲜,但樊均华明白,真正要留住客人,功夫在味道之外。@蒋鹅儿传承人-樊姐 账号成了连接品牌与顾客的桥梁——樊均华到资阳历史名人杨芳毓故居走访,讲述他与蒋鹅儿的渊源;她用亲切的语气,把油烫卤鹅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许多本地人听了她的讲述才意识到,原来这家店代表的,正是从小吃到大的家乡味。不知不觉间,大家对这间本土老字号又多了一份感情。

老字号最值钱的除了产品本身,还有背后的匠心。蒋鹅儿 通知顾客产品优惠、开播时间等信息,@蒋鹅儿传承人-樊姐 则将镜头对准工厂和后厨等地,整洁的操作间、标准的备料流程、严谨的卤制工序都清楚呈现,让“鹅粉”们吃得更放心。矩阵账号互相配合,用真实细节一点点积累起用户对蒋鹅儿的信任。很多人因为认同,主动成为品牌“自来水”,带动越来越多的人下单尝试。

也是借着精准的内容传播,蒋鹅儿吸引到了更多对品牌价值有高度认同的顾客。专注做抖音以来,蒋鹅儿17家门店的线上销售额实现了十倍增长,到店人数和复购率同步提升。通过抖音长期经营,蒋鹅儿在扎根本土赢得家乡人民认可的同时,也让品牌发展不断“向上生长”,这份传承百年的卤香飘出资阳,成了名副其实的城市名片。

03. 在抖音,发现老店焕新的“增长密码”

一家是路边摊,一家是老字号,两家卤味老店看似分处赛道两端,却在发展过程中找到了相似的经营智慧。通过抖音焕新经营思路,老路口熟食和蒋鹅儿都将自身最独特的卖点进行精准放大,为品牌赋予独特魅力,让本土小店突破了地域限制,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食客。

两家老店在实践中摸索出的运营经验,也为其他中小商家指明了一条可行之路:利用抖音生活服务提供的机会和各类工具,虽然没有庞大的预算和专业的团队,只要找准自身定位,将最亮眼的优势做成品牌的记忆点,并坚持用真诚的内容打动人心,重视与用户的直接连接,提升顾客信任度,每家小店都有机会实现新的生意增长。

结语

无论是从路边无名小摊到拥有多家门店和自有工厂的老路口熟食,还是传承非遗技术,历经浮沉,最终成为地区龙头卤味品牌的蒋鹅儿,两个商家都顺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拥抱抖音,实现了从线下到线上的突破发展,做到了老店焕新。

在这个过程中,抖音生活服务为小店提供了一个低成本的“焕新试验场” ,帮小店迎来生意增长的新机会,助力朴素的街边店铺成长为代表城市味道的闪亮名片,循环往复,小店生长,老店焕新,城市的血脉不断地蓬勃跳动,线上的经营助力,为城市实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也找到了新的落脚点和下一步的方向。更多动人的经营故事还在持续更新中,上抖音搜索“闪光的小店”,一起见证小商家的闪光日常。

(王欣冉)

关键词: 活着 火着 两家 卤味 抖音 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