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东湖评论:强国必先强农,强农人才为先-环球热闻

2023-03-06 05:27:26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3月5日晚,央视《开讲啦》栏目播出撒贝宁对柑橘院士邓秀新的访谈,节目现场,邓院士带来了一大筐各式各样的柑橘,现场展示了怎样正确切橙、品橙,讲述了历史文化名人屈原与柑橘的渊源,并分享了自己躬身研究柑橘四十余载的传奇故事。看完这个节目,网友对专家肃然起敬,正是因为有像邓院士这样的专家,几十年如一日钻研奉献,为山区百姓实现了致富梦,更为中国农业发展现代化做出贡献。

农业农村的发展、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需要专家人才接续奋斗、薪火相传。邓院士等农业专家对秭归柑橘产业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有目共睹,从老一辈的章文才老先生、到现在他的学生邓秀新院士,一批又一批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们,薪火相传,将汗水挥洒在基层一线,把论文写在屈乡大地,不断攻克难关、接续进行品改、积极培训柑橘新品种,让山区农民找到了产业发展之路和致富增收渠道,仅《开讲啦》节目中邓院士带去的柑橘新品种,在秭归就产生了十二个亿元村。如今,脐橙已成为黄金果,在鼓了老百姓腰包的同时,在当地已经形成了完善的脐橙产业。近年来,在农业专家及农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秭归形成了一年四季有鲜橙的良好产业发展态势。其中,农业专家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前段时间,小伙种蘑菇不出菇网上求助的视频火遍网络。视频中,新农人王皝种植赤松茸因不出菇便录制视频网上求助,宜昌市农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专家亲临现场指导,小伙按照专家的指导揭膜、打孔,几天后蘑菇便开始出菇。专家刘世玲凭着扎实的知识、丰富的经验,积极主动回应群众期盼、实打实地上门服务群众,真正诠释了何为专家。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将一生奉献在杂交水稻研究上,只为14亿中国人有饭吃;植物病理学家吴友三,在小麦抗锈育种上培育出十多个品种,对我国东北麦区作出了突出贡献;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林占熺,无数次试验破解“种植食用菌就必须砍树”的世界级难题,发明出以草代木培养食药用菌的方法为世界脱贫致富提供了方案......他们夜以继日地奋战在农业科研前线,奉献坚守、执着耕耘,将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让中国农业强国建设的步伐走得更稳。除了已取得杰出成就的农业专家,还有很多默默无闻的科研人员、专家团队、基层农技工作者,在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奋斗前行。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未来,需大力培育农村农业人才。以秭归县为例,经过多年努力和发展,秭归已形成一套完备的“引才、育才、留才、用才”人才体系,营造了浓厚的人才氛围。从各行业紧缺人才出发,搭建成长“大舞台”,仅2022年就成功引进各类人才2630人,其中不乏引进农技技术人。秭归还注重培养和挖掘本土人才,开展县管优秀专家评选、部管学术技术带头人评选、县管农民专家评选,让乡土人才破土飘香,提升本土人才的认同感、归属感与获得感,从而激发他们干事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把更多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研发中、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中去。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许多农业农村工作需要专业人才来做才能事半功倍,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呼唤农业专家,新时代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培养更多农业人才,未来,需继续做好专家人才大文章,笃行不怠、行稳致远,方能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开创新局面。

稿源:荆楚网

作者:廖伊玲(宜昌秭归)

责编:廖逢倩

关键词: 农业专家 薪火相传 杂交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