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东湖评论:打造基层治理共同体,以基层善治开辟中国之治新篇章 环球热闻

2023-02-11 16:35:54


(相关资料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基层治理理念、治理方式的转变,加速推进社会从管理迈向治理,持续汇聚起多方治理力量,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不断形成。

改革开放40多年,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迁,已由“乡土社会”演进到“城乡社会”,正在向“城市社会”演进。农村社会发生结构性变迁,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想价值观念逐步转变,民主意识、法治意识等明显增强,利益需求日益多元,对政府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传统的单向管理方式已不再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社会治理创新实际上回应的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的问题,社会治理之所以重要,在于社会秩序的保证,以及社会活力的张扬。基层社会治理更是考验政府部门的管理智慧,而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内容,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是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有效路径。因此要坚持多元参与、协同治理、成果共享,着力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让社会治理成效可见、可触、可感。

“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每个人都是社会不可分割的一员,每个人的个体行为共同构成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和环境。因此,在优化基层治理过程中,建议各地持续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壮大基层社会治理队伍,积极整合政法等信息资源、矛盾纠纷化解、“雪亮工程”视频系统等平台,选优配强人员,强化培训,实现整体推进、联勤联动。强化网格化管理服务。按照“费随事转”原则,将涉及社会治理职能的人员、资金、设施等资源下沉进网格,实现“人在网格走、事在网格办”。在农村按照常住人口数或者辖区面积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N名兼职网格员,并将经费纳入财政保障。从选拔培育、技能培训、教育管理、工作考评等方面,着力加强网格管理员队伍建设。

社会治理从来不是单一个体的行动,而是社会各方面作用整合的结果。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神经末梢”,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不断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不可或缺的一个节点。譬如,树立“引领”理念,以建设蜂巢式党支部为目标,扎实推进“党建+网格”管理模式,每个乡(镇)每年可打造2—3个“五治”融合示范点引领垂范,树立“协同”理念。做实推动社会治理方式由政府单项管理向社会多方参与转变,深入贯彻“五共”理念,建立各主体合作,多手段统筹、全方位互动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树立“参与”理念。依托家庭文明诚信档案建设,引导群众了解、理解、参与、支持各类村级事务,共同缔造美好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数字乡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不断助推基层治理走向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用科技赋能基层治理,加强基层智慧治理建设,是大势所趋。当前,依托“城市小脑”建设,整合综治信访、便民热线、警情舆情等信息源,搭建集信息整合、会商研判、联动处置为一体的治理平台。依托数字乡村建设做实 “网格化+智能化”,推进信息进网入户,连接政府与基层群众,提升基层治理智能化、精细化、高效化水平。依托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改造,加快交通、水电气等便民系统升级,推进车站、学校、商场等重点区域5G基站和配套网络建设,为基层治理提供科技硬支撑。

固本木必长,浚源流必远。当前,基层治理事务繁杂,要从管理到治理,从传统“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治理模式,尽快转向上面千条线、下面也有“千根针”的状态,需要不断汇聚多元力量协同参与,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只要持续积极推动基层治理理念、制度、机制、方法创新,必能不断夯实基层治理体系,打造基层治理共同体,以基层善治开辟中国之治新篇章。

稿源:荆楚网

作者:秦水琛(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鸭子口乡党委副书记)

责编:詹蔷

关键词: 数字乡村 党的十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