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全市1.4万多名快递从业人员 日均工作时长超12小时

2022-08-25 09:26:48

三伏天,室外温度时常突破35℃大关。

早上7时,20多岁的陈俞蓉赶到顺丰马巷分部。她是大件收派员,负责附近学校的“毕业寄”——毕业生寄的书籍和日常用品等行李。“同事说他们是男子汉,我是女子汉,我们都是‘好汉’。”她笑着擦了把汗,就又继续手脚麻利地分拣起大件包裹。

对于快递员来说,无论是酷暑严寒,还是刮风下雨,他们就像城市里勤劳的“小蜜蜂”,穿梭在小区楼宇和街头巷尾。

《2021年厦门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去年厦门全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完成量59050.73万件,同比增长8.66%,五年来,全市快递业务量实现从2.4亿件到5.9亿件的倍增。另一方面,厦门市多方面加强快递员的职业权益保障,7月刚签订集体合同,让快递员有了最低月工资3000元、每周至少休息1天等保障,获得感越来越强。

目前,厦门市正加力打造中国快递示范城市,着力点就是围绕“人”这一核心构建良性生态。这个“人”,就是每日奔波在路上的1.4万余名快递员,让他们真正从传统的流动就业人员成为业务收入更稳、职业素质更高的新晋蓝领,也是促进厦门市快递业稳健发展的必由之路。

现状

从业人员超1.4万人 日均工作时长超12小时

炎热的夏天,豆粒般的汗水直往眼睛里流。陈俞蓉顶着烈日,骑着三轮车奔波于大街小巷。

快递员大致可分为普通收派员和大件收派员。今年,是“95后”陈俞蓉负责大件收派的第5年——走街串巷的快递员中,女性身影不多见,更何况她负责的是大件。

前不久,厦门市总工会针对快递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开展从业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厦门市快递人员有着鲜明的职业特征:30岁以下的年轻男性居多,女性快递员约占1%;用工形式灵活,主要有合同制、劳务派遣人员、临时用工,各占比76%、17%、7%;快递员日均工作时长超12小时,经常加班与客户沟通当天未送达的包裹。

数据显示,在电商产业强势带动下,去年厦门常住人口年人均快递使用量为112件;全年厦门全市快递业务量达到5.905亿件,快递业务收入完成81.98亿元。

快递从业队伍同步壮大,至去年底,厦门有快递员超1.4万人(不含送餐员等外卖配送员)。老家在福建龙岩的快递员康满洪介绍,2002年9月他入职厦门顺丰,当时岛内只有3个网点,每个网点快递员不超过10人。如今,岛内网点有四五十个,各网点快递员最少30多名,多的则有60多名。但像老康这样坚持做快递员近20年的并不多,如今他身边多是“00后”的小伙子。

困境

有的一个月最多能赚1.5万元 但面临多方面职业压力

很多人觉得,当快递员门槛低、回报高,虽然累了些,但好在工资高。事实如此吗?

厦门邮政寄递事业部揽投员郭艺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不是所有人都能受得了这行的苦,要是没点坚持的精神,还真做不下来。尤其是在夏天,每天上百件的快递需要送达,高温烈日下对体力是个很大的挑战。

康满洪负责中山路步行街一带,收派件只能靠步行,最忙时每天走的路相当于半个马拉松。

由于快递员的工资是计件制,如果收派件多了,工资自然会增加,但一名快递员每天收派件数量极限是200件。据业内人士透露,快递员收件比派件收入高。到了春节快递旺季,快递员的收入普遍都能提高,像顺丰大部分快递员当月收入都能上万元,最多能到1.5万元左右,其他月份收入则很难超过万元。

然而,对于快递员来说,面临的压力不仅是工作时间长、工资待遇不高,有时还面临着客户不理解、社会认同感低、快件难送、升职难等多方面职业压力——由于管理职位有限,有的快递员在一线一干就是20多年。

“整辆车就我一个人,当司机兼送货,最怕那种没有电梯的小区,大件货物实在难搬。”某物流公司快递员小杜说,今年电商“6·18”活动,他负责送一单沙发,重量达100公斤,送货地址是一个没有电梯的小区。还好,小杜还在半路时,客户主动打来电话,说可以帮忙一起搬,另付搬运费。小杜说,搬运费不符合规定,他不会收。“客户的态度好、肯帮忙,就已足够,就怕那种不理解我们的辛苦的个别客户。”

像大件快递这样“最后100米”的问题,也得到行业内的普遍关注。前不久,在厦门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物流科技大会上,安得智联首席产品官林泰恩博士介绍,在智慧物流的帮助下,系统会自动将有电梯、没电梯的送货地址予以归类:有电梯的,快递员带上一部平板推车就能搞定;没电梯的,再加配一名搬运工。

保障

快递员最低工资标准提至3000元 工会爱心驿站成为“路边的家”

快递业是新业态,有拔节生长的过程。作为在互联网经济新业态中诞生的新兴群体,快递员的职业权益保障情况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7月28日,企业方代表“厦门市快递行业协会”和职工方代表“厦门市快递行业工联会”签订了快递行业集体合同和工资专项集体合同,今后广大快递员合法权益将更有保障。“有了这份合同保障,我们工作起来更安心了。”这一天,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厦门市分公司快递员朱化玉非常高兴。

根据集体合同约定,快递行业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以厦门市2022年度最低工资标准(2030元)为参考依据,双方确定本行业从业人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至每月2100元,该最低工资标准不包括福利及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部分。其中,快递员实行计件工资制,岗位最低工资标准为每月3000元。

“以前没有地方休息,一般都是在户外或坐车里等。现在不一样了,工会爱心驿站的设立,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能休息有茶喝的地方,还能充电、热饭等。”京东快递员何宝刚说,感觉就像路边的家。

针对快递员工作、生活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今年来,厦门市总工会通过开展各种主题关爱活动,慰问包括快递员等新业态劳动者逾万人次;建成并投入使用100多个共享职工之家、400多个工会爱心驿站和10个首批暖蜂小屋,着力解决户外劳动者歇脚难、如厕难、充电难等实际问题。

八九月间,为应对高温天气及工作劳动强度大、意外风险高等问题,厦门市还将为至少1.4万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购买人身意外险,其中至少5000名为快递员。

去年6月,厦门市出台的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促进现代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九个方面政策措施中,与快递行业密切关联的条款共28条(政策支持类13条,资金扶持类15条),内容涵盖用地保障、人才培养、新业态发展等。

“以前我们都是临时工心态,干一天是一天,现在收入稳定,休息也有保障,离职率也低了,大家都是新蓝领了。”朱化玉说。

趋势

更多大学生进入快递行业 技能优秀员工职业前景广阔

这几年,快递员的职业素质也大幅提升。给您送快递的“小哥”,很可能有高学历。

2020年,姚艺飞从集美大学航海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厦门顺丰速运。与其他学员普遍进入职能部门不同,姚艺飞主动提出成为一名快递员,曾扛着麻袋爬老旧小区的楼梯收派快递。一年后,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他被提拔为五通分部经理,成为顺丰厦门公司最年轻的分部经理。

2020年4月,厦门顺丰速运与集美大学航海学院联合举办“顺丰班”。双方共创“顺丰班”人才培养模式,吸收更多集美大学毕业生到顺丰工作。厦门顺丰速递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大专生、本科生从事快递员的比例不断提高,入职后,公司还设有助学奖金,鼓励包括快递员在内的员工“充电”提升学历,并开通晋升通道。

曾经,被普遍认为是劳动密集型的快递业,正迎来更多元化的上升通道。

“只要干一天,就要干好一天。”2012年,吴建娟入职厦门鹭申通。正是这么一份对岗位的认真与执着,使她成为“厦门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如今也从快递员走向领导岗位;坚持快递一线的康满洪,近20年来一直保持着零投诉的纪录,2019年获得了福建省第一届“最美快递员”,2020年又获得全国邮政行业劳动模范。

政府也正给快递员搭建更大的舞台。有时候,一场技能比赛,可以成为快递员实现华丽转身的平台。近年来,由厦门市劳动竞赛委员会主办的厦门市职工技术比赛(A类)快递业务员项目比赛,吸引了众多快递员前来参赛。竞赛激发了快递从业人员提高专业技能的热情,也为推动厦门市快递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获得个人第一名的选手根据有关规定可申请“行业工匠”。这些举措都将进一步拓展一线快递员的发展前景。

【记者手记】

在有爱的城市 奋斗出幸福生活

采访的众多快递员中,印象最深的是康满洪。这位近50岁的憨厚汉子,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干起活来激情满满。入职近20年,虽然每天做着不断重复的工作,但他却依然感觉充满新鲜感。老康反复强调,他是发自内心地喜欢快递这个工作。

“在别人看来,快递员整天忙碌奔波、风吹雨打,很辛苦!但对我来说,这些都是享受。”康满洪说,“我每天都在逛厦门最美的步行街,看着美丽的街景,晒着阳光吹着海风,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打交道,我感觉很自由很开心,心态决定生活。”

厦门快递员的幸福感较高。根据厦门市总工会针对快递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开展从业满意度调查结果,70%以上的人对目前的工作满意或基本满意,63%的人对个人发展前景充满希望。

记者采访过的另一名快递员黄启志,闲暇之余还唱歌、写歌、组乐队。他说,厦门是一座有爱的城市,他负责那一片区的客户,有80%的人曾给他送过瓶装水。

在这座城市,快递员的个人梦想可以生根发芽。把最青春的年华都献给了快递事业的老康,也在厦门娶妻生子并安家落户。“作为一名快递员,我遇上了好的时代,也很幸运生活在这里。在这座城市,只要踏实肯干,就能过上不错的生活。”他说。

他们和厦门全市1.4万多名勤勤恳恳的快递员一样,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物流工作者群体的迅速扩大,不仅解决城市就业问题,更支撑上亿件包裹的流动,成为这座城市活力迸发的一面。

关键词: 大学生快递行业 技能优秀员工 快递职业前景 中国快递示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