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玉荣
戴上草帽、脱掉鞋子、撸起袖子、挽起裤管、下到稻田……4月26日,记者来到正阳县皮店乡卢寨村,下到水田体验稻区农民的苦与乐。
虽然记者小时候生活在农村,但记者老家不种植水稻,没有水田,这次有机会下稻田插秧,让记者有些雀跃。
在村民蒋红家的育秧苗水田,看到记者走在田埂上东倒西歪,差点儿掉进水田,蒋红提醒说:“走,和我一块儿。脚要站稳。”
开始下田,看到蒋红麻利地下到水田,走得稳稳当当,记者却在田埂的淤泥里,深一脚浅一脚地困难前行,记者非常羡慕。踌躇间,一个趔趄差点儿“撂倒”,吓得记者赶紧用脚丫死死抓紧水里的泥,手扒在秧苗上。
“现在还好,稻田里虫子、蚊子还少。”蒋红告诉记者,虽然早上水温低,但也要下到田里察看秧苗长势。记者看到蒋红搬起两板秧苗,便搬起一板育好的秧苗紧随其后。在水田里行走十分艰难,火辣辣的太阳将记者的衣服晒透,汗水顺着脊梁骨流淌。
“我家承包了五六千亩地,每到春季就开始育秧苗。”蒋红说。育好后的秧苗需要尽快移栽,经常忙到头都抬不起来,背弯得疼痛难忍。在育苗期间,她和爱人陈海洲白天每小时都要到田里查看稻田的温度、湿度、发芽情况,夜晚则每两小时查看一次。温度太低发芽慢或不发芽,太高则会“烧苗”,所以育苗期间要加倍小心,无论多辛苦,都要确保稻苗正常生长。
到了中午时,记者看到蒋红似乎还有使不完的劲,但记者已累得汗流浃背,筋疲力尽。
“过了五一,我们就要开始机器插秧了,天一亮就下田,一直干到天黑,饭都顾不上吃。”蒋红笑着说,稻谷要抢种,相差半天长势就不一样。这次体验真正让记者知道了当“稻农”的不易,也更能理解“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