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石新宇
同一条街上有两个主营菜馍的早餐店,面积差不多。北面那家常问顾客:菜馍加不加鸡蛋?南面那家常问顾客:菜馍加一个鸡蛋还是两个?结果呢?南面那家每天都要多卖出几十个鸡蛋,利润自然也就高。
简单的一句问话,体现的却是店主对顾客消费的不同定位。北面那家的定位是顾客有可能加鸡蛋,南面那家的定位是顾客起码加一个鸡蛋。就这一个鸡蛋的差别,却带来不同的结果,值得人们深思。
顾客的大笔消费,很难被商家影响,比如买轿车,在购买之前顾客已经对品牌、型号等千挑万选过了。日常消费就不同了,比如买口香糖,买几包买什么品牌,在很多消费者心里是有变数的,聪明的商家看准了这一点,会引导消费者,且引导往往会产生作用。顾客说来一包口香糖,聪明的商家会拿出三包,3.5元一包,三包收你10元钱吧,顾客很有可能真的买三包。
商家对顾客的定位是这样,人们对自己的定位也是这样。班超志在立功异域,所以投笔从戎;陶潜志在独善其身,所以辞官归隐。有的人从进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天起,就没有考研的打算,所以很可能六十分万岁;有的人从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起就决定考研,所以肯定会像高中时一样潜心苦读。单位里,三四十岁的人往往是骨干且正处于上升期,所以工作勤勉自律性强,到了快退休的时候,“59岁现象”就有可能上演。
这么说来,是不是定位决定结果?也不是,定位和结果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定位会影响结果。人生在世,不同时期扮演不同的角色,每个角色都要有正确的定位,还要有正确的思路。定位正确加上思路正确,行动上就不会出现偏差,就会对结果产生积极的正能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