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而不休 修志写史笔耕不辍

2022-04-25 13:31:13

文/图 全媒体记者 李贺建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划过窗台照射在书桌上,今年75岁的张同忠早已伏在案头,徜徉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中了。

张同忠个子不高,头发花白,别看他说起其他事情略显迟缓和寡言,但交流起有关修志的话题,老人的一双眸子立刻亮起来。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是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写的一副名联,说的是做学问如果不坐长时间的冷板凳,不认真钻研,文章是写不好的。编写地方志亦是如此,需要调查、搜集大量第一手资料,还要对其进行鉴别核实、整理等工作。个中酸甜苦辣,只有做此工作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

张同忠曾任确山县文史办主任。从1983年开始在地方志办公室工作到2007年退休,经过他双手整理的文字超过400万字。

确山编修地方志的传统源远流长,张同忠说,地方志就是记载一定区域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自然、社会、历史情况的资料载体,有资政、教化、存史的作用。中华民族素有编纂地方志的 优 良 传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地方志,距今已有2000余年,历代赓续不断。比较早的一部方志是《山海经》,书中虽然记载了大量神话故事,但也记载了很多地理、风土人情的内容。方志最早起源于图经,图是地图,经是文字说明,图经就是文字加说明,记载一个地方的山川河流、民俗风物等情况。图经是地方志最早的一个雏形,还不成熟。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开始,地方志逐步走向成熟。

走进张同忠家,简单的陈设显示出主人的志趣。张同忠打开家里最醒目的家具——书柜,里面都是公开出版的历史论著。退休15年来,他每天都要研读各种资料,还积极参与市史志办一些编修工作。

退休的张同忠并未退岗。凭借修地方志时积累的大量历史资料,他又用了两年多时间,著成30余万字的《橡树张庄志》。书中记载了他的老家橡树张庄360多年的自然、地理、人文、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史,集全村13个姓氏的家谱和村志于一体,成为一部记载橡树张庄历史的百科全书。

“如果问我干这个工作寂不寂寞,那肯定是寂寞的。我一辈子虽然只做了修志写史这一件事,默默无闻,也比较清苦,可是我爱它,所以乐在其中。”张同忠说。

关键词: 乐在其中 市史志办 历史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