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许静
4月8日中午,像往常一样,西平县蔡寨乡蔡寨村村民海全喜、洪桂珍夫妇在给600多只羊喂完饲料后,才开始做午饭。
笑得多开心。
做饭间隙,洪桂珍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把记者带到一个小羊棚里说:“你看,这是我家母羊刚产下不久的羊羔,一只能卖1000多元钱呢!”
洪桂珍告诉记者,4年来,她全家5口人把精力都倾注在养羊上,虽说吃苦受累,但收获了幸福和甜蜜。
4年前,蔡寨乡大力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乡领导给在外务工的海全喜打电话,动员他回乡考察“羊经济”。“乡领导说,要给俺划拨场地,支持俺回乡养羊。这样抬举俺、看重俺,俺咋能不领情?再说,回家养羊,既能增加自家收入,又能带动乡邻致富、助推乡村经济发展,这一举多得的好事,俺咋能不干!”海全喜说,接到乡领导的电话后,他立马答应了,简单收拾后,便带着妻子回到了家乡。后来,他儿子海瑞从部队转业,放弃了几个单位承诺的不菲的待遇,响应乡里召唤,回乡投资300万元成立了西平县蔡寨乡海瑞种植专业合作社。
海全喜夫妻在自家羊场。
说干就干,他们搭建了十几座羊棚,买来了几百只羊。海全喜既当场长,又当饲养员,起早贪黑地忙乎,整天满身尘土满身汗水。海瑞年轻力壮,知识全面,精通焊工、兽医,是父亲的好帮手、好参谋。每逢节假日,儿媳也带着一双儿女从城里回来帮忙打理场子。饲养场里忙的时候,就请乡邻们帮工,工资当天发放。收工时,乡亲们数着工钱,哼着小曲,个个笑意写在脸上。他们说,老海一家是楷模,是榜样!有的乡亲在海全喜父子的带动和帮助下,也开始了养羊。如今,在蔡寨乡党委、乡政府的支持下,海全喜父子的饲养场每年羊出栏量已突破10000只,利润40万元左右。周边群众的秸秆和玉米被海全喜收购,成为羊饲料,羊场的羊粪经过加工成为村民种地的有机肥。当记者问洪桂珍这个数字是不是有些保守时,她哈哈大笑说,自己不管钱,没算细账,挣了钱也不随便花,一家人商量着准备扩大再生产呢!
“哎哟,你看我这嘴不把风,一激动就把俺家的发展大计泄露了。不过没关系,俺巴不得乡亲们都养羊致富呢,全村人都富了,那才叫富呢。”洪桂珍说着,不由自主地爆发出爽朗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