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5年,上海将基本建成环城生态公园带——一个以外环绿带为骨架,向内连接10片楔形绿地,向外连接17条生态间隔带,与“五个新城”环新城森林生态公园带密切衔接的宜居宜业宜游大生态圈。
(资料图片)
根据目前的规划,环城生态公园带上将有50座公园(又称环上公园),现已建成14座,还将提升改造、新增36座。
今年,上海将率先建成7座环上公园(徐汇区华泾公园,宝山区丰翔智秀公园,普陀区春光公园,嘉定区绥德公园,闵行区梅陇生态公园,浦东新区沔青公园,金海湿地公园)。
宝山区顾陈路公园、胡庄公园,普陀区启动林公园、李家浜公园,闵行区春申公园、锦梅公园,浦东新区沿北公园、汤巷公园、秀南公园、高科路公园,这10座环上公园将于今年年底开工,明年建成。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怎么设计、建设,主要听老百姓的,前期花了大量时间对公园周边的居民进行调研、走访。
如此浩大的民生和生态工程,有相当的专业性和复杂性,老百姓五花八门的需求能否真正落地?
民意征集收获满满
汤巷公园位于外环罗山路立交桥东南侧,前身是1999年建造的外环防护林带。本世纪初,因周边动迁居民逐渐增多,林带增添了一些基本设施,变身为休憩绿地,成了汤巷中心村、汤巷馨村居民们家门口的好去处。
而这块53.06公顷的绿地,今年年内将启动改造,明年将建成一座更具有活力的“环上公园”。
就在昨天,十几位来自汤巷馨村小区和汤巷中心村的居民被请到征询会的发言席上,就公园的未来畅所欲言。
征询会上,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设计五院院长缪珊珊为居民代表介绍了公园的初步概念方案,今后,汤巷公园将基于生态、自然、野趣、静谧的特点,成为以体育运动为特色的活力公园。公园将分为南北两大板块,南面以球类、儿童乐园等动态活动为主,北面则以钓鱼、露营等静态休闲活动为主。此外,园内还将提升步道、增设自行车道,从汤巷公园可以一路骑行到三林,再骑行到金海湿地公园,市民将拥有更丰富的林间运动健身体验,实现“林巷律动,生态共享”的愿景。
而居民们又有怎样接地气的想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