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河畔的这幢小木屋,每夜灯火通明……

2022-04-27 06:10:35
凌晨一点,华阳路街道华院小区6号楼正对着的小区居委会所在办公地小木屋灯火通明。

小木屋里,华院居民区党支部书记葛俊和5名居委会工作人员正在紧锣密鼓地安排第二天的工作,他们刚刚帮忙搬运分发好小区物资,这是浦西封控以来,小木屋里每天都会出现的场景。

自封控以来,华院小区秩序井然,生活物资、常备药品有保障,居民都表示在华院,我们住得安心,对抗疫我们充满信心。这得益于华院居民区党支部在封控以来慢慢摸索出来的“居委会+志愿者”的抗疫形式,充分发挥社区自治和邻里互助机制,群防群治、相互扶持、共克时艰。

1

战“疫”,我们心里有“数”

葛俊2020年9月来到华院居民区工作,刚来,他就开始摸底数,认人头,在原有小区群的基础上,订立群规,约法三章,让每户居民都加入“华院之家”微信大群并修改备注名,方便联络。同时,借着小区加装电梯的契机,又带动每个楼栋设立楼栋微信群,小区封控以后,这些微信群发挥了信息传递的重要作用。

华院小区有11幢楼栋,属于商品+售后的混合型小区,户籍总人口数898人,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40%以上。

封控伊始,葛俊就和居委会工作人员们说,我们要做好抗疫准备,目标就是保护好小区居民,稳定小区形势,做好疫情防控其间各方面的服务工作。

华院小区现住人口近800人,其中还有295名60岁以上的老人,38名独居老人,要想做好服务,光靠6名居委会工作人员肯定不够。葛俊首先想到的是在小区“四位一体”基础上迅速扩大团队,将小区里有组织能力、采购能力的中青年,特别是党员集结起来。

于是,除了原来的楼组长们,居委会在“华院之家”群里发布了招募志愿者的信息,居住在小区的党员也积极响应党组织号召通过“先锋上海”向华院居委会报到,目前已有36名党员完成报到并参与志愿工作。这些人共同组成了小区的防护网,为华院小区筑牢抗疫防线,发挥重要作用。

为了畅通小区消息发布渠道,华院小区采用微信大群和楼群双渠道发布机制,针对个别无法熟练使用手机的老年居民,则通过楼组长电话或上门通知,让每个居民都有及时获得疫情消息的渠道,让居民们心里有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