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能否让暑假真正回归?

2022-08-09 09:20:36

旨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双减”政策,能否让暑假真正回归?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孩子不再沉浸于“题海”,奔波于各类补习机构,而是在丰富多元的暑期体验中感受成长,收获快乐。

2022年度铜陵消防夏令营近日开营,200余名小学生分4批走进消防救援支队营区,学习使用消防救援器材。通讯员高凌君记者刘洋摄

“应急演练,学习防溺水和救生知识”

“请家长们监护好孩子,不要私自下水游泳,确保安全……”8月5日上午,淮南市潘集区第一小学三年级(1)班班主任李威像往常一样,定时在班级“钉钉群”中发送安全提示警句和防溺水小视频,提醒家长关注子女安全。暑假以来,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和班级“钉钉群”进行安全教育,已成为潘集区第一小学58个班级每天的必修课。

“同学们,发现有人溺水时,不管你会不会游泳,都不能盲目地下水去施救,这时候要大声呼救,找身边的大人帮忙,及时拨打119报警,并寻找身边的漂浮物递给溺水者。”日前,记者来到谢家集区孤堆小学,暑期托班老师用通俗的语言、鲜活的案例,为托班学生们上了一堂防溺水安全教育课。

夏季是青少年儿童溺水事故的高发期。暑期放假之前,淮南市便对周边水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在7482处易发生事故水域、重点水域的显眼位置设立安全警示牌、配备游泳圈等救生工具,淮南市教体局印发《关于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致全市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各中小学校成立防溺水“联防小组”,建立相互提醒机制,与家长签订安全监管承诺书,引导家长做好子女的安全管理和教育。

“快救人啊,有孩子落水了!”8月3日上午,一阵呼救声在淮南市舜耕山湿地公园响起,这是淮南市田家庵区联合大通区在开展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应急演练。只见应急救援队员驾驶皮划艇快速靠近“溺水者”,抛出救生圈、安全绳,合力将“溺水者”救起后,迅速进行基础急救,并将其送医院救治。

“应急演练,学习防溺水和救生知识,针对性强,很有警示意义。”淮河中学副校长程刚告诉记者。

“我想给妈妈做一个陶瓷碗”

“一!二!”8月5日,在霍山县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的大礼堂中,伴随着响亮的口令声,教官把手中的夏令营营旗授给了学生代表,来自霍山县一些中小学的46名小朋友为期7天6夜的研学夏令营拉开了序幕。

霍山县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由安徽迎驾集团下属安徽大王通通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与霍山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合作建设、运营。从今年6月份投入使用以来,该基地已接待7批共计1500余名来自六安市各县区的中小学生。利用闲置多年的霍山职高校舍,研学基地可同时接待1500名学生。“这里不仅有军事、体能训练,基地教学楼里还设有石斛茗茶馆、非遗民俗馆、手工创意馆、生命健康馆和未来科技馆,由专业的研学指导师安排茶道、沙画、木工、急救常识、航模等多个课程。同时还设有红色教育课堂,向孩子们讲述发生在大别山的革命故事。”霍山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余泽民介绍。

“很多孩子在家都是‘小太阳’,通过研学夏令营活动,他们身上的娇气逐渐褪去,在活动中彼此还结下深厚友谊。”余泽民说。

“参加完一个礼拜的研学夏令营后,孩子在家里自己会收拾衣服、叠被子了。”说起研学夏令营,曹梦佳同学的家长非常满意。

霍山县下符桥镇整合当地的农耕文化、红色文化资源等,推进农旅研学项目发展。“我镇目前打造了圣人山水智趣田园、三尖铺红色旅游文化中心、霍山窑陶瓷研究所等研学场所,让学生们体验农业生产、红色文化、陶瓷制作等研学内容。从今年6月初启动以来,目前已经接待大中小学生500余人次。”下符桥镇副镇长夏岚说。

在圣人山水智趣田园,当地五年级学生叶金晶看到自己之前种下的5棵玉米茁壮成长,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接下来,她还打算去霍山窑陶瓷研究所。“我想给妈妈做一个陶瓷碗。现在我和同学们一放假就喜欢到研学基地,边玩边学,很有意思。”叶金晶说。

据了解,霍山县目前拥有市级认证的研学基地、营地4处,每年可接待2万余名中小学生研学旅游。

“学剪纸、捏面人,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瞧,这是我剪的‘囍’字,我回家后要把它贴在窗户上。”“面塑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制作各种小动物,真是太有意思了!”……7月28日,在濉溪县四铺镇综合文化站活动室内,一群孩子正叽叽喳喳地展示着自己创作的小作品。

这是四铺镇暑期非遗小课堂上的一幕。参与学习的孩子们有20多人,他们来自四铺村、北陈村、五里铺村等多个村庄。听说镇里开设了暑期非遗课堂,孩子们纷纷报名参加。

当日,濉溪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丁氏剪纸”代表性传承人丁兰云、淮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商派面塑”代表性传承人刘海涛来到文化站,为小朋友们讲解剪纸、面塑知识,传授剪纸、面塑技艺,让孩子们零距离体验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今年83岁的丁兰云老师以贴近生活的“囍”为基础,现场示范,给孩子们传授剪纸基本技巧。孩子们兴趣盎然,热情高涨,在丁老师的指点下,纷纷拿起手中的剪刀,按照步骤认真练习起来。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面塑俗称‘捏面人’,使用的原料有面粉、糯米粉……”刘海涛老师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了面塑的由来。随后,他发放了制作面塑的材料和工具。在刘海涛的指导下,经过捏、搓、揉等程序,一个个小巧精致的动物出现在孩子们的手中。

“暑期非遗课堂生动有趣!学剪纸、捏面人,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不仅会在孩子心田里播下艺术的种子,也能够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小学生张文俊的妈妈徐婉华说。

据介绍,四铺镇暑期非遗课堂旨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小课堂定期举办,吸引力很大!”四铺镇副镇长赵玉琳介绍,下一步,该镇还将邀请粽编、夏派唢呐等非遗项目传承人入驻小课堂,向村民特别是孩子们传播非遗知识,传授非遗技艺。

“托教结合,让孩子开心、家长安心”

“开办暑期托管班,为我们双职工家庭办了件大好事,解决了孩子暑期无人看管的大难题。”8月7日,明光市人民医院精神科医生张伟对记者说。

张伟介绍,他在离家约40公里的该市女山湖镇工作,妻子在当地一家医院儿科工作,两人工作都很忙,无法照顾暑假在家的两个孩子。前段时间,因缺少照看,他11岁的大孩子在家把手摔骨折了。当张伟知道情况后把孩子送到医院治疗时,已经是第二天了。

该院工会主席李增平介绍,为让职工安心工作,医院联合第三方托幼机构,开设暑期托管班,为全院48名5周岁至13周岁的职工子女,提供为期一个月(7月25日至8月25日)的托管服务。

“我们开设幼儿、少儿两个托管班,通过‘教’与‘托’结合,合理安排暑期课程,并努力搞好教学和日常管理服务。”第三方托幼机构——明光惟志诚幼儿园园长姚敏甫介绍,他们除了为孩子们提供暑期作业辅导外,还进行书法、美术、音乐、手工、语言、特色国学礼仪、社会与健康等培训辅导,还请来汉语言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为孩子们进行文学名篇欣赏解读。同时,为孩子们提供午休及早餐、中餐、下午加餐等服务。

姚敏甫介绍,为办好托管班,他们提前做好师资队伍安排及培训,要求每名老师用爱心、细心、耐心照顾好每个孩子,让家长放心、医院放心。

“我家孩子很喜欢托管班,每天晚上回家都希望第二天早点去‘上学’。之前,孩子中午回家吃饭午休,现在孩子主动向我们提出中午留在托管班和其他孩子一起吃饭、午休。”5岁儿童闫康其的妈妈邢燕介绍,她和孩子的爸爸平时都很忙,现在有了托管班,他们上班安心多了。

“举办暑期托幼班是医院为职工办实事的一项重要举措。托教结合,让孩子开心、家长安心。”该院党委书记阚乃功说。

“让孩子在科普中体验神奇”

“小朋友们,我们将不同颜色的导光棒插入这面展墙,一点一点就能累积成一幅完整的画面。操作虽简单,但想要呈现出好的效果也不容易哦。大家快挥洒创意吧!”8月6日上午,在蚌埠市科技馆声光科普展厅内,志愿者章子彦正耐心地给小朋友们讲解“光柱图形”的奥妙。

“大学录取通知书拿到后,心彻底安定下来。我就到科技馆报名当一名志愿者,今天是志愿服务的第6天。”章子彦是蚌埠第三中学高三毕业生,不久前收到青海民族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虽然不是第一次参加志愿活动,但这次科技志愿体验让她感觉很不一样。“面对参观者们的疑惑,我可以利用自己所学知识进行解答,特别有成就感。”章子彦开心地说。

暑假期间,蚌埠市线上线下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丰富学生们假期生活。蚌埠市科技馆招募16名学生志愿者,并推出“垃圾分类”“一笔画”“下棋机器人”等多个精彩项目。

“玩得很开心,原来垃圾分类后,还可以回收再利用。妈妈,我们以后要把干垃圾、湿垃圾分开投放,我要做环保小达人。”在与志愿者的科普互动中,8岁的小参观者王景铭收获满满。王景铭的妈妈告诉记者,志愿者讲解详细且生动,孩子们在互动体验中零距离感受科学魅力,激发了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这个假期我们结合疫情防控的要求实行限流措施,每天接待量不超过日最大承载量的50%。招募的16名志愿者,上岗之前都经过了场馆简介、志愿服务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培训。”蚌埠市科技馆展教科负责人翟久行告诉记者。“我们提前对各个项目进行深入了解。通过我们的讲解,让孩子在科普中体验神奇,感觉特别有意义。”来自蚌埠铁路中学的志愿者张瑞妍说。

“我们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功能,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和送温暖献爱心、关爱特殊群体、践行文明出行、环境综合整治、防溺水宣传等志愿活动,使学生们在帮助他人、奉献社会的同时,度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假期。”蚌埠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关键词: 双减政策 补习机构 研学基地 中小学生研学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