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福利”越多,生活短板更少,光谷德欣里社区3年完成30余项“微改造”项目

2022-01-17 16:52:10

极目新闻记者 胡长幸

通讯员 张雅丽 陆霖

明亮宽敞的图书室、温馨安全的儿童乐园、焕然一新的篮球场、人车分流的小区大门、规范的电动车停放点、畅通的地下排污管网……老旧小区的环境,如今跟从前大不一样。

近日,极目新闻记者从武汉东湖高新区九峰街德欣里社区了解到,该社区近3年完成“微改造”项目30余项,去年全年完成社区硬件“微改造”项目10余项,对社区东苑、西苑两个小区进行了环境整治、管网改造、设施升级等,让居民有了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

在这里,2900余户居民收获的“硬福利”越来越多,生活的“短板”越来越少,居民的幸福感直线飙升。

德欣里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Z”字形通道改直,小区门更通畅了

“现在小区大门,跟以前比更通畅、更安全了。”1月9日下午,德欣里社区西苑居民徐慧琴带着两个孩子游玩回来,放心地从改造后的“一”字型人行通道回家。

以前,她每次带孩子进出小区门,总有点提心吊胆。她给极目新闻记者看了改造前的照片:小区进出口周围空间不仅狭窄,而且原先的动线设计成“Z”字形,有两个90度拐角,还有花坛挡住了动线,人车也不分流,稍不注意就会擦碰到电动车或其他人,存在安全隐患。

在小区入住户数不多的时候,这个问题还不算明显,但是随着入住率的提高,进出的人和车子多起来后,大门口容易成为“堵点”。

德欣里社区党委书记李科介绍,为配合防疫常态化管理的需要,彻底解决西苑人行通道出入口拥堵问题,社区在去年1月22日通过征求居民意见后形成改造方案,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聘请专业公司对西苑人行出入口进行了全面改造。

记者在德欣里社区西苑区门口看到,对比以前的照片,这里拆除了原大门入口处花坛及围栏,将花坛处花木挪至小区内其他位置栽种,原有的出口通道拓宽至约5.6米,并且安装了智慧社区门禁监控。整个项目在2021年6月投入使用。

德欣里西苑大门改造后

好事情还没结束。德欣里社区“大党委”成员新农改制村和新建改制村两个单位,分别包保社区东苑和西苑的疫情防控值守,主要考虑下沉党员、志愿者、居民等遮风避雨的需要,和社区“两委”一商量好,两个改制村出资金,修建了遮阳棚,简洁又实用。

障碍少了,动线通了,人车也分流了,居民感觉更方便了。德欣里社区居民张千娣感慨,原来的门窄了,现在的门宽一些,好看一点,重要的是对大人小孩更安全。

“补顶通地换新装”,居住更舒适了

德欣里社区成立于2013年,现有居民2900余户,常住人口4700余人,是九峰街较早一批还建社区之一。

随着居民入住率的增加,和居住时间的推移,社区面临“双重老化”的问题,即社区建筑老化、社区环境老化,几年前小区开始出现部分顶楼房屋轻微漏水、有些楼栋外立面墙砖脱落、老人儿童游乐场地破损、管道排水不通畅等问题,成为影响居民生活的堵点痛点。

西苑儿童乐园改造前后对比

如何解决痛点,迎来新发展?谈起德欣里社区的“微改造”,李科透露,社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社区微改造与补齐民生短板相结合,聚焦居民身边的小事、难事、急事,让居民群众成为社区发展成果的参与者、策划者与分享者,形成基层党建引领老旧小区“微改造”的经验做法。

顶楼房屋漏水、地下排污管网淤堵等“顶天立地”问题,一度让不少居民烦恼。德欣里社区内部地势相对比较低,曾几何时,夏季遇到大雨天,社区和物业不得不挨个通知在地下车库停车的居民,赶紧挪车出来,以防被淹水。

2021年,社区请专业人员排查出20余处地下排污管网堵点,并申报专项资金进行维修改造。作为这个项目的居民监督员,黄崇田回忆,挖开地面时,他看见管子都被压扁了。更换更结实的管道后,大雨天积水问题很少再发生。感受到向好的变化,他更愿意参加社区服务。

德欣里社区排污管网维修改造

同在去年,西苑区6栋楼轻微漏水的问题,随着防水层改造工程的完工,而得到基本解决。还有东西苑区部分楼栋墙面瓷砖脱落的安全隐患,因为居民及时发现、社区及时立项维修,很快消除了这个隐患。

记者在德欣里社区看到一组数据,从2019年的小区路面硬化、排水沟改造,到2020年的停车棚扩建、儿童游乐设施安装,再到去年的修补楼顶、疏通排污管网和墙面砖更换,3年来累计完成微改造项目近40项,仅去年就有10余项竣工,成为服务居民舒适度的“硬福利”。

“中央厨房”式操作,微改造添大幸福

如今的德欣里小区,路面街景平整、电动车摆放有序、健身设施完善……尤其是居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受到了广泛好评,增强了社区认同感。

“社区服务工作,需要十根手指弹钢琴,重点是弹奏什么调调。我们觉得能够让这里的居民,感受到安全、舒适,就是主调调。”李科告诉记者,瞄定提升“硬福利”的靶心,社区做细前中后期工作。

首先是在改造前让居民充分“发声”。社区把“政府想干”和“群众想要”结合起来,发挥社区“两委”干部、社区网格员、下沉党员等作用,以逐户走访、召开民事民议工作会等方式,精准把握居民所想所需,按年度列出社区微改造服务清单,再筛选出优先实施名单。

德欣里召开民事民议工作会

“就以去年的西苑区大门微改造项目为例,在改造前,社区历时两个月时间征集到来自百余户名居民的意见建议,然后请来其中50余名居民代表参加民事民议工作会。”该社区党委副书记黄艳说,最终的改造效果,与居民的诉求一致。

德欣里就大门改造收集和征求居民意见

在微实事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社区动态选出的群众和党员代表,以监督员身份,随时对项目“挑刺”。当过去年小区电动车棚和楼栋遮阳棚改造监督员的王恒堂,发现一处电动车棚建成扩容后,会让公共通道变窄,便及时向社区反映,最后结果是,优化了旁边的垃圾桶摆放位置,车棚扩容,公共通道也不变。

到了微改造项目竣工验收阶段,项目资金实际使用情况、竣工标准和效果,社区都会在各种公开场合公示,让群众知道改了什么、怎么改、改的效果怎么样、钱是怎么花的。

“这个过程,有点像一个人去餐馆吃饭,看到的是中央厨房:点菜后,用了什么原材料,厨师怎么烹饪的,甚至味道怎么样全程知道。”李科表示,社区提供的微改造便民服务大餐,对居民免单,资金主要来源于惠民资金专项、民生微实事资金、帮扶单位捐助等渠道,年度总额不高,需要认真地“剥一截吃一截”,让每一项都甜到群众心里去。

德欣里社区焕然一新的篮球场

2021年,武汉市大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德欣里社区努力交出办好民生实事、做好老旧小区改造的精彩答卷。李科透露,2022年,社区将围绕武汉市政府关于民生幸福、治理高效的工作目标,用可复制的党建引领社区微改造经验,进一步服务好居民家门口的事,让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明亮宽敞的图书室、温馨安全的儿童乐园、焕然一新的篮球场、人车分流的小区大门、规范的电动车停放点、畅通的地下排污管网……老旧小区的环境,如今跟从前大不一样。

关键词: 居民 社区 改造 小区 西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