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走出的外交家孙必干逝世 退休后还解救了7名中国人质

2022-01-16 12:03:17

孙必干

武警护卫孙必干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见习记者 黄佳琦

著名外交家孙必干因病医治无效,于1月12日逝世,享年80岁。

孙必干,1941年6月生于武汉,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公派至叙利亚大马士革大学学习。先后担任中国驻沙特阿拉伯大使、驻伊拉克大使、驻伊朗大使、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

退休半年后临危受命

2002年10月,孙必干结束了担任伊朗大使的工作,开始退休生活——“看看孙女,做做菜篮子工程,安度晚年”。

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爆发,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于战争前撤退。为了保持两国关系的平稳过渡,我国准备派一个复馆小组。外交部找到了已退休半年、谙熟中东地区事务的孙必干。

临危受命,孙必干欣然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表示,“这个没什么可商量的,我接受这个任务。因为对于外交官来说,组织上叫你去做什么就应该做什么。”

成为中国第一位“带保镖的外交官”

据孙必干回忆,那时的伊拉克战火纷飞,还有绑架、杀人、斩首等恐怖活动。武警北京总队派了6名武警战士保障外交人员的安全。孙必干成了中国外交史上第一位“带保镖的外交官”。

2004年11月,在伊拉克的孙必干接受采访时介绍,“每天从早到晚我们都可以听到枪声,还有炮声和飞机的轰鸣声!有时候枪战就在30米开外的地方进行!”他打趣自己的生活,“我们在枪声中睡去,在炮声中醒来。”

孙必干是中国外交战线的一员老将,在长达几十年的外交生涯中,他在上世纪70年代动荡的也门,经历了五次政变、两次总统遇害事件;在80年代的利比亚,他经历了美国重型轰炸机对的黎波里和班加西港低空轰炸;在90年代海湾战争期间,他体验过利雅得面对伊拉克“飞毛腿”导弹发射到离中国使馆直线距离仅500米的惊险……

因解救7名人质“感动中国”

2004年4月11日,有7名中国人在费卢杰地区被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绑架。孙必干立即报告国内,并根据国内的指示开展了营救工作。

复馆小组找了伊拉克的几名部长和临管会中与中方关系比较好的人员,安排中国外长李肇星与伊方外长直接在电话中就人质问题进行对话。孙必干开展民间外交,利用个人关系联系宗教组织长老会,通过他们向绑架者传话,并去当地电视台用阿拉伯语发表讲话,表示被绑架的中国人只是来伊拉克务工经商,呼吁放人。

通过多渠道综合性的营救工作,7名人质在25小时后获放,成为国际外交史上的经典。

在出使伊拉克期间,花甲之年仍游走在死亡边缘的孙必干荣获央视200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颁奖词写道:他于花甲之年临危受命,远离故土只为续写使命传奇。为了达成和平,他游刃于战火之间,为了挽救生命,他斡旋在死亡边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2004年,这个老人不知疲倦地奔走,前方,是他必赴的使命;身后,是让他骄傲的祖国。

关键词: 中国 伊拉克 外交 绑架 孙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