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市灵乡镇:“花老板”的花产业

2021-12-03 19:41:42

袁福中在大棚里查看鲜花生长情况。通讯员 供图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张友江、陈佳颖)“花老板”姓袁,不姓“花”,这称呼其实是当地村民习惯性地叫的雅号。

“花老板”名叫袁福中,是大冶市灵乡镇风亭村一位普通村民。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这个身材瘦弱,衣着朴素,带着一付高度近视眼镜,今年42岁的中年村民,很难与“老板”一词有联系。可他的确是一名村民口中的“花老板”,且与花打交道已经20多年。

12月2日,一个冬日暖阳的日子,笔者一行慕名走进他位于灵乡镇风亭村的风灵鲜切花基地,近200亩花卉大棚内,五颜六色的非洲菊竞相绽放,色彩正艳,耳闻目睹感受这位当地有名的“花老板”,还真是名不虚传。

因花结缘,播下 “花种子”

2000年早春,21岁袁福中远赴上海一个花卉基地打工,认识了来自贵州的俊俏女孩余贵珍,共同的工作和日益密切的相处,俩人因花结缘。

基地的花开了,俩人也迎来了爱情的春天。2002年,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俩人回家举办了婚礼。婚后,俩口子继续在上海花卉基地务工,学习花卉种殖技术。

时光飞逝,一晃18年过去,俩人练就了一身好本领,成为花卉种植的土专家。此时的袁福中心中的“花种子”开始萌芽,他从非洲菊中发现了“商机”。

非洲菊又叫扶郞花,太阳花,原产于南非,因为寓意喜庆,颜色鲜艳、形态美丽十分受人喜爱,市场需求量很大。此花只要温度适宜,一年四季均可开花,非洲菊的生命期为3年,3年期间可以无限循环采摘,经济效益良好。

“非洲菊的市场前景这么好,家乡的地理气候条件十分符合呀。为什么不自己干?”夫妻俩萌生回乡创业之意。

回乡创业,打造“花产业”

袁福中夫妻俩回乡创业恰逢其时,当时正值开展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灵乡镇党委政府积极做好乡村振兴文章,鼓励在外能人回乡创业。

在风亭村的大力邀请下,2018年,夫妻俩一起回到家乡,创办了大冶市风灵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托管村民土地60亩,种植非洲菊。

通过三年多的摸爬滚打,袁福中的非洲菊种植从最初的60亩增加到现在的210亩,种植非洲菊近十个品种,产品更是销售到北京、上海、广州、昆明等地。

在花卉种植的基础上,袁福中还积极拓展了家禽养殖业务,圈养了3000多只兔子、500多只鸡鸭。畜禽粪便成了绿色无公害花肥,花田杂草成为家兔的口中粮,生态循环农业的立体种养模式悄然已成。

袁福中在喂养兔子。通讯员 供图

奋斗幸福,绽放“花心思”

产业发展好,农民得实惠。袁福中成为村里首屈一指的富裕户,夫妻俩积极发挥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把这种商场、街头的吉祥花种成了近万株脱贫之花,让资金活起来、农民动起来、产业旺起来、生活富起来。

随着鲜花产量和产值的增加,也让更多群众实现了家门口打工增收致富。种花、养花、施肥、采花都需要劳动力,当地村民通过到基地务工也增加了不少收入。袁怀玉就是其中一位,她说自己年龄大了,家里又走不开,农闲时间到基地里做点零活,补贴家用,她很满意。

风亭村支书柯文龙介绍,现在合作社每天可采摘销售鲜花5000余株,每天可安排当地劳动力10余名,高峰时期,从采摘到包花共有60多名工人上班,每人每年至少也有1万多元的收益,花卉基地已成为带动当地村民致富的一大产业。

“下一步,我还要继续扩大规模,力争发展成为赏花、观景、农事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袁福中说出这番话时,我们终于读懂了这位“花老板”的“花心事”。

关键词: 大冶市 灵乡镇 花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