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东湖评论:弘扬红旗渠精神,渠水长流追梦不休

2021-11-13 15:07:08

10年时间,削平1250座山头,开凿211个隧洞,最终建成1500公里的红旗渠,这是河南省林州人民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创造的历史奇迹。近日,大型建党百年献礼电视剧《红旗渠》在中央电视台圆满收官,全剧以1959年河南省安阳市林县大旱缺水为背景,讲述了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的伟大故事,以艺术方式诠释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如今,时间正处于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从红旗渠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有助于我们在新的伟大征程中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清澈的红旗渠水中,流淌着“自力更生”的顽强精神。1960年,红旗渠动工时,正处困难时期,国际形势严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林州人民不依赖国家,不向上伸手,不等不靠,流自己的汗,修自己的渠。面对艰巨的任务,顽强的林州人民没有退缩,而是喊响了这样的口号:“自力更生是法宝,众人拾柴火焰高。建渠不能靠国家,全靠双手来创造”。建渠没有材料,那就依靠双手就地取材。修渠没有住处,那就住山洞、睡石板。传承发扬红旗渠精神,就要以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秉承决胜共产主义事业的自信,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激荡的红旗渠水中,流淌着“艰苦创业”的斗争精神。青年洞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红旗渠建设最艰巨的地段。在没有大型施工机械的情况下,300多名林州青年苦战17个月,以愚公移山的精神,用一锤一钎一双手,凿通了长616米、宽6.2米、高5米的青年洞,最终完成了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创造了“人工天河”的历史奇迹。进入新时代,我们要接过林州青年开山劈岭的“接力棒”,不怕苦、乐吃苦、战胜苦,将最美的青春献给祖国最壮丽的事业,在艰苦创业中将党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潺湲的红旗渠水中,流淌着“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红旗渠的开凿,离不开前方和后方的团结配合。在前方,工地开山凿洞、加速施工,在后方,厂矿、农村、医院、卫生所全心配合、全力支援。同时,又由于红旗渠工程跨越河南、山西两省,因此也离不开两省的紧密协作。1964年12月,红旗渠总干渠全线贯通,那潺潺的流水,是一曲团结协作的赞歌。新征程承载新挑战,要迎接挑战,唯有增强协作意识,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才能让中国这艘乘风破浪的巨轮,踏上风雨无阻的征程。

蜿蜒的红旗渠水中,流淌着“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三千里红旗渠清流奔波,八十一位英烈光照人间。在红旗渠伟大壮举的背后,是无数人舍生忘死的奉献。作为红旗渠的总设计师,吴祖太先后经历了母亲病故、妻子救人牺牲的重大变故。两次变故发生时,他都埋首在工地上,将全部的心血献给工程。就在埋葬完妻子不久,他深入隧洞查看险情,却不幸遭遇了塌方,年仅27岁的年轻生命,被永远地埋在了绵延的太行山脉里。今时今日,广大党员干部们应当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我将无我”的坚定,在砥砺中坚守初心,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红旗渠水长流不息,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当年从红旗渠流出的河水浸润了豫北大地,也让林州实现了从贫困县到生态旅游市的跨越。今日,我辈更应该通过实干担当,让红旗渠精神撒遍神州大地,让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之路上接续奋斗、奋勇前行。

稿源:荆楚网

作者:毛紫薇(湖北武汉)

关键词: 红旗渠精神